第19-21章(第4/4頁)

高棟回想著自己下班回家的情形,他會把車開進地下停車庫,下車後朝電梯走去,仔細回憶,似乎自己每次的步行節奏也是差不多。

當每天走向單元樓的步行速度是一致的,那麽兇手就完全能通過設置這個詭計,造成重物高空墜樓,不幸砸死人的意外假象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高棟暫時無法排除第一種可能。

假設第二種可能成立,那麽他可以判斷兇手八成是理工科的,因為這需要計算時間。

高棟是理科高材生,雖然高中畢業都快二十年了,但這些基礎的計算速度的物理學知識還是記得很清楚。

第二種方式殺人,兇手需要計算石板從空中墜落的時間,這涉及到重力加速度,不過這很簡單,任何一個中學生,甚至文科生也知道該如何計算。然後還要知道胡海平的走路速度,這也很簡單,在單元樓附近蹲點守候幾次,掐秒表就能知道了。

雖然這樣的謀殺所需要掌握的信息很少就足夠,但高棟想著如果真有人會用這種方式進行謀殺,他依然覺得匪夷所思,畢竟,他從未見過,甚至從未聽說過。

現在是案件偵破階段,遇到匪夷所思的案件,匪夷所思的假設是需要的,並且這個假設的一切出發點,均是看破五樓玻璃膠詭計後的邏輯演繹,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隨後,高棟指揮警員,每一樓層逐層進行細致的檢查,不放過任何可疑的東西,包括窗戶內外。

一直忙了幾個小時,除了在六樓看到墻角釘著的那塊鐵片外,再無其他發現。

高棟苦惱地嘆口氣,難道這塊鐵片就是線索?可是他看來看去這塊鐵片,始終想不出會有什麽關聯。

無奈,他只能讓人一邊先收集小區內的所有監控錄像,一邊安排人繼續逐門逐戶調查單元樓的每戶居民,另外,小區內的其他住戶也要進行走訪調查,胡海平的親戚朋友的人際調查也要馬上展開。

對上,為了避免被批評王寶國才死不到兩星期,又死一個法院院長的失職,高棟只能報稱是意外。可高棟今天經過調查,心裏已經很清楚,這不是意外,並且,這次的兇手恐怕有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