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第2/3頁)

上課鈴響過,顧遠一個人走在操場上,原本這節本該是文科班的物理課,他實在沒心思靜下心去上了,反正一定會有其他老師代課的,現在他只想一個人靜一靜。

蔣亮,你也算個老師?

顧遠心中出離地憤怒。

學生出了事,不想辦法挽救,反而第一時間落井下石,要把學生開除出校,跟他劃清界限,完全交由警方處理。看似言之鑿鑿的表態,實際上就是這個校長推諉卸責,自私的表現。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當一個學校的校長,當全體師生的表率。他壓根就是一個官僚,一個只想自己麻煩越少越好,壓根不管他人死活的官僚!

一個學生,僅一次打架就毀了他一輩子?

若本該如此的話,為何副縣長兒子糾集社會上的流氓打群架,多人受傷,影響極壞,最後僅給了個警告的處分?這公平嗎?這是一個省一級重點中學該有的態度嗎?

而陳翔,平日裏一直是個本分的好學生,如果不是受了極其的欺辱,如果不是念及家中的窘迫,如果不是因為他媽媽在逃跑中受傷,給他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去鬧事!

這樣一個有擔當的好學生,竟然要被學校開除,竟然要去受刑法審判!

好一個校長,好一個蔣亮!

顧遠眼中寒光一閃而過。

這不是這位校長第一次這麽幹了,顧遠記得很清楚。

蔣亮這位一中的校長在學校老師私底下的交流中,口碑都不太好。

他原本是浙師大的講師,教書期間與學生談戀愛,並與原配離婚,跟學生結婚。這在九十年代是影響很不好的事,所以當時大學領導認為他不適合繼續擔任講師一職。蔣亮通過托關系,最後調來了寧縣當中學老師。他善於經營,揣摩領導的脾性,在做了十幾年教師後,終於當上了寧縣一中的校長。

傳聞他作風不太正派,當上校長後頻傳花邊,又有人說他染指過教育部門的審批資金,甚至有人告到上面,但都被他擺平了。他跟縣裏的領導關系處理得很好,加上寧縣一中的學生在幾屆高考中發揮出色,他成了當地教育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但他在處理多起校園事務中,總是以一個官員角度處理問題的手法引起很多老師的不滿,甚至有幾位高級教師跟他發生爭吵,最後一怒之下,出走去了外地學校。

顧遠記得很清楚,他剛參加教書那會兒,他帶的一個高一男生因不滿補課,給校長信箱寫了封投訴信,天真地聲稱要找媒體曝光。結果蔣亮直接要開除該生,該生對這次冒失行為多次進行反思道歉,高一很多任課老師也幫著求情,但最後,蔣亮為了維護自己的校長體面,決定殺一儆百,必須開除該生。

這件事引起很多老師的不滿,老師們也同情該生,年輕人誰不曾天真過?最後經過各方努力,該生被開除出校,但保留學籍,档案上不寫處分的處理結果。好在那名學生去了二中後,自己努力,最後還是考上浙大。

顧遠對蔣亮那時處理學生的冷酷,猶記在心。

但現在擺在桌面上,急待解決的事是該怎麽把陳翔放出來,讓他回學校繼續讀書。

苦思冥想,得分兩步走。

第一,自己低頭找校長認錯道歉,求他找縣裏領導說情,把事情淡化處理。

第二,找外地媒體來報道此事,給縣裏施加壓力,畢竟這件事百分百是城管先動的手,否則陳翔怎會去咬別人耳朵?但他轉念一想,這個辦法並不可靠,一來媒體是否願意報道也未可知,二來事情迫在眉睫,如果媒體來時,已經按刑事罪把陳翔收監了,到時媒體采訪,縣裏各單位為了面子問題,一定會統一口徑說是陳翔先動的手,城管沒有打過他,到時不但人放不出,反而會重判。

看來需要另想個辦法。

這時,對面曾慧慧朝他走來。顧遠沒等她開口,苦笑一下:“好吧,我去上課。”

“小顧老師,我不是叫你回去上課的。”

顧遠睜了睜眼睛,道:“那你來做什麽?”

“班裏同學都很支持你,說你敢於——”

顧遠連忙揮手打斷:“好吧好吧,我也沖動了一回,沒做到為人師表,我可不想你們學我樣子。”

曾慧慧低下頭,微微紅了臉,輕聲道:“小顧老師,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許……也許我能幫點忙?”

顧遠打量她一眼,皺皺眉,他越來越不喜歡和曾慧慧獨處時,她所流露出來的不該有的情感,嘆口氣往教學樓走:“你怎麽幫?”

曾慧慧在一旁小聲地說著:“我爸爸是縣公安局的治安副局長,陳翔的事,也許……也許他有辦法。”

顧遠知道她爸是公安局的領導,不知道居然是副局長,這件事她爸肯定有話語權,但顧遠一點都不想把學生卷入進這個成人的交際世界,如果他爸幫了這個忙,以後我對曾慧慧在學校要多照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