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4頁)

所以目標還是要回到已知的胖子身上。

兩名兇手中,必須有一人具備化工的專業背景。五十多位車主中沒人具備,那麽證明胖子有化工背景。——當然,還有種可能,五十多車主的背景經歷有人造假,但你要查遍五十多個人的細致背景情況,無疑是項更難的工作。

現在只能寄希望五十多位車主的背景經歷是真實的。那麽就只要調查胖子一人了。

既然現在的假定情況是胖子具備化工背景,那麽如果兇手真是甘佳寧的同學或化工行業的親戚朋友,此人無疑是胖子了,而不是車主中的一個。

但王格東還有一點想不明白,這種要槍斃的大案,胖子來復仇犯罪,那位不是化工行業的幫兇為什麽會幫他?

幫兇是男是女?

究竟是有什麽利益紐帶讓兩個人聯合在一起,敢犯下槍斃大案呢?

這個問題只有等抓獲胖子才能弄明白了。

現在思路明確,只要把胖子的身高體重與甘佳寧的熟人、同學逐個比對,還怕找不出來嗎?

後面的偵破工作已經有了明確方向。

一是查甘佳寧前後五屆同學的體檢報告,列出符合身高條件並且現在體重150斤以上的人。

二是把戴帽子口罩的胖子照片,交給一些甘佳寧的生前熟人、同學辨認,看看形態上像誰。

三是繼續調查案發當晚的車主,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

四是抓緊從甘佳寧熟人同學口中還原她生前的人際關系,包括工作後的人際關系,摸清她所有從事化工行業的親戚朋友。

好吧,終於把許多此前沒想明白的問題一一分解細化了,接下來今天先跟那位徐增的朋友陳進聊聊情況了。

王格東考慮到對方身處美國,時差相反,白天打電話,對方還在睡覺,哪會配合你辦案?

警察在國內很牛,沒人敢不配合調查,可對方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舉家都移民了,又不打算回國混飯吃,哪會給你一個縣公安局的面子?

所以王格東為了禮貌起見,一直在縣局等到了晚上十點半,這才叫來一名剛考進公務員的碩士警察幫他打電話。

因為王格東不會英語,雖說陳進是中國人,但接電話的未必是他本人,所以王格東下班前叫了這名碩士生留下陪他。

到了時間點,手下按指示撥通了電話,對著嘰裏咕嚕說了幾分鐘,掛斷了。

王格東奇怪問:“怎麽掛了,我還沒跟他說話?”

碩士生道:“這電話換人了。”

王格東不由奇怪道:“怎麽回事?”

“接電話的是個美國年輕人,他說這套房子是他們三個多星期前通過中介租下來的,我問他是不是有個中國人叫陳進,對方說租房合同裏的房屋主人是叫陳進,聽中介說房屋主人被公司派到其他州工作,所以房子騰出來出租的。我問他是否有房屋主人的聯系方式,他說沒有。老大,我要不要請對方告知中介的聯系方式,我們再通過中介,找陳進的最新聯系電話?”

王格東搖搖頭,道:“算了吧,跨國打交道可真麻煩,反正甘佳寧的同學不止這一個,這頭聯系不上,我們找國內其他人好了。”

至少這通電話,還沒讓王格東對陳進起疑。也正因為是三個星期前房子才出租的,使王格東做夢都沒想到實際上他早在兩個月前就回國了。但他接下來會向甘佳寧的同學求證了,並且有那個“胖子”身高體重數據,作為甘佳寧的同班同學,陳進能跑得了嗎?

陳進緩緩踱步,繞著濱江小區走了一圈。

這是個中大型規模的小區,約有一千余戶人家,南面是多層,中間是排屋別墅,北面是小高層電梯房。東南西北各有四個門可以進出。雖然每個門都有保安室,但他觀察後發現,這些保安除了看進入車輛是否有小區通行證外,對行人、自行車、電瓶車都不聞不問。

這點很好!

李剛一家就住在濱江小區裏,這個小區建成大約有十年了,現在看這小區的建築風格有些落伍,但在十年前,這是縣裏档次最高的小區。

陳進只知道李剛家住在小區內的別墅區,具體是哪幢不太清楚,他還沒有進入過小區。

他站在小區外,再仔細地打量一遍,每個門口都有監控,現在還不是露面的時候,他想了想,走到離小區隔著幾個路口的一處停車場,上了自己的奔馳車。

車子開到小區東門,保安攔下,看到是奔馳車,態度顯得很客氣:“請問你是業主嗎?”

陳進搖頭:“不是,找個朋友,很快就走。”

保安沒有多問,因為白天停車位不緊張,對社會車輛進出管理也松一些,不過即便保安問找哪位朋友,陳進隨便胡謅個名字,幾千人的小區,還有很多房子裏住的是租客,保安不可能記住所有業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