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章 啟發性的幾點(第3/3頁)

“那封信──已被如此小心地毀掉了的信──中能說明一個事實。列車上,一定有什麽人,跟阿姆斯特朗家的關系相當密切,以致發現那封信,就會引起直接懷疑那個人。”

“好了,我們再來看看已經發現的另外兩條線索。煙鬥通條的問題,先擱一擱,關於它,我們談得很多了,還是來講講手帕吧!簡單地說,這個線索可直接牽連到某個人,這個人名字的起首字母是H,而他(或她)無意地把它丟在那裏了。”

“對極了。”康斯坦丁大夫說。“當她發覺手帕失落時,就立即采取措施,隱瞞他的教名──”

“你想得真快,我還來不及想,你已經得出了結論。”

“還有其它的結論嗎?”

“當然有。例如,假設你作了案,但希望使其它人受到懷疑。好吧,列車上就有這麽一個人── 一個女人,與阿姆斯特朗家的關系非常密切。假設,那時, 你留下她的手帕……她就會被傳訊,她和阿姆斯特朗家的關系就會暴露無遺──就是那樣。作案動機──以及一件與謀殺案有牽連的物證。”

“可是,在這個案子裏,”大夫反駁說,“她是無罪的。因為她沒有打算隱瞞自己的身份。”

“啊,真的?你是這樣想的嗎?這正是警察當局的意見。可我懂得人性,朋友,告訴你吧,一個人要是因謀殺而突然面臨審訊時,雖然是最無辜的,也會失去頭腦,做出最荒唐的事來。不,不,油跡和重貼的標簽並不能證明有罪──它們只能證明安德烈伯爵夫人,由於某種原因,急於隱瞞自己的身份。”

“那麽,你認為,她和阿姆斯特朗家有什麽關系呢?她說,她從來也沒有到過美國。”

“確切地說,她的英語是不標準的。她的異國外表也太過分了點。然而,要猜出她是誰,並不困難,剛才,我還提到過阿姆斯特朗太太母親的名字──琳達·阿登。她是一個很著名的演員──而且,最拿手的是演沙士比亞的戲。想一想《皆大歡喜》──阿登和羅沙林德森林。她就是從那裏獲得靈感,而給自己取藝名的。大概是戈爾登伯格──在她的血管裏,很可能有中歐人的血液──也許還有點兒猶太人血緣,而流落到美國去的,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先生們,我提醒你們注意,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是海琳娜·戈爾登伯格,琳達·阿登的小女兒。拐騙悲劇發生時,她比那小孩大不了多少。後來,她跟安德伯爵結了婚,當時他是在華盛頓當專員。”

“可是,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說,她是跟一個英國人結的婚。”

“可她記不得他的名字了!我問你們,朋友,這可能嗎?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愛琳達·阿登,就象貴婦人都愛名演員一樣。她是琳達一個女兒的教母。她真的會這麽快就忘了她另一個女兒的夫名嗎?這不太可能吧。不可能。我可以肯定,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撒了謊。她知道海琳娜在車上,而且見到過她。她一聽到雷切特地本來面目時,就意識到海琳娜會受到懷疑。因此,當我們問到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時,她馬上就說謊了──說什麽‘不清楚’,‘記不得’,只記‘得她跟英國人結的婚’──總之,盡可能說得離真相遠些。”

一個餐車侍者走到他們前面,對鮑克先生說:

“吃飯了,先生們。要送上來嗎?已經做好了一會兒啦。”

鮑克先生朝波洛看看,後者點點頭。

“很好,來吧。”

侍者從另一個門走出去。然後,就聽到鈴聲和他的大嗓門:

“開始供應。供應晚飯。晚飯開始──第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