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5頁)

在讓陸靈溪轉交的那封奏疏裏,他也只字不提陳鑾的其他靠山,只說一個東廠,陳述自己上交給皇帝的那些銀兩,還不如東廠與陳鑾侵吞的十之一二,又說陛下在京城修仙煉道,因為內庫無錢,尚且戰戰兢兢,勤儉節約,而尚銘、馬興福,以及陳鑾這些小人卻趁著天高皇帝遠,公然聚斂巨額財富,視陛下如無物,又將這些錢財私藏起來,窮奢極欲,卻轉頭對陛下您哭訴說沒錢,就算陛下您忍得下這口氣,我們這些當臣子的,也萬萬忍不下啊!

皇帝可以怠於朝政,但千萬不要以為他智商低下易於被蒙騙,想當初皇帝剛剛登基之時,也曾雷厲風行,肅清朝政,平反冤案的,這些年他雖然墮落了,然而獅子依舊是獅子,充其量是閉上眼睛,對外界聲音充耳不聞罷了,若是這些聲音打擾到他的清眠,他仍舊會伸出爪子給對方來一下的。

唐泛這一席話,無疑說到他的心坎上,也戳中了身為皇帝的軟肋。

皇帝可以容忍別人不做事,大家一起混日子,卻容不得有人以為他好欺負,好蒙騙。

最重要的是,唐泛只針對東廠,一口咬死尚銘,沒有牽連其它人事。

這不僅使得萬黨那邊的反彈很小,也使得皇帝在處置起尚銘來沒有顧忌,若是現在唐泛將萬黨都拖下水,那皇帝考慮到萬貴妃的緣故,被枕頭風一吹,事情最後肯定又不了了之。

諸多因素加起來,這就是汪直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的原因。

當然,光憑唐泛一個人也幹不成這件事。

他畢竟只是一個禦史,而且還遠在蘇州,那必然是得許許多多的人的力量加在一起,方能成事。

譬如說尚銘會倒台,背後肯定少不了懷恩、汪直,以及那些厭惡東廠的官員們的出力,這其中還牽涉到內閣之中的權力爭鬥,唐泛只是正好看出這一點,並且很好地利用罷了。

尚銘被趕出京城之後,東廠廠公一職隨即由陳準遞補上。

陳準是一位親懷恩的宦官,萬黨此時才意識到東廠的力量已經不在他們掌控之中。

不過已經來不及了,形勢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前一刻要是抓不住,下一刻就只能看著它被別人拿走。

對災民而言,唐泛的到來使得他們重新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但對更多的人來說,這件事倒黴的,不僅僅是一個陳鑾或楊濟,而是萬黨損失了尚銘,也損失了東廠,他們的力量被削弱了相當一部分,以後也沒有辦法將東廠作為爪牙工具,公器私用,公仇私報了。

所以這一次,不僅唐泛解決了蘇州的事情,親太子一派也在此事上取得重大勝利,可謂兩相得宜。

“經過這件事,太子必然會更加感激你,雖然他什麽也沒說,但將來若是……你必然能被重用。”汪直暗示道,他中間停頓的那句話,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唐泛搖搖頭:“我本意也沒想到能扳倒東廠,只不過想把蘇州的事情解決掉罷了,現在有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是恰逢其會,而且尚銘胡作非為久了,老天也看不下去,這才正好成了事。”

汪直翻了個白眼:“行了,別裝腔作勢了,謙虛過甚反倒虛偽矯情,太子如今年屆十三,論理本該入閣觀政,但是陛下日益信道,對太子不冷不熱,所以太子入閣觀政的事情也被萬黨中人屢屢阻攔,前段時間擱置了許久,現在東廠一倒,估計他們的氣焰也能收斂一些。”

唐泛離京城太遠,而且也不是權力核心圈子的人,很多消息並不如何靈通,若不是現在聽到汪直說,他還不知道萬黨還阻攔太子入閣觀政呢。

他搖搖頭:“要我說,萬黨千方百計跟太子過不去,實在是個昏招。自我大明立國以來,但凡非長子想要繼位的,縱然有天子寵愛,最後都會不了了之。你看看永樂天子何等強勢,他對漢王寵愛遠逾太子,可最後不也是太子得了皇位麽?今上論心志堅定,比之永樂天子相去甚遠,他又如何能夠做得了永樂天子都未能完成的事情?”

這些話,也就是對著汪直,唐泛才會推心置腹。

汪直果然微微動容,在那之前,他從未聽過這種觀點,仔細一想,的確是頗有道理。

“但你說得再透徹又有何用,不拼一拼,萬黨如何會甘心?自古皇位誘人,萬黨沒有造反的膽子,卻想過一把擁立帝王的癮,這也沒什麽出奇。你現在遠離了京城反倒是好事,也免得被攪進去,像上次在東宮那樣被人作了筏子,等到京城局勢明朗一些,我再幫忙奏請讓你回京罷。”

他說罷,夾了一筷子桂花糖藕送入口中,末了皺起眉頭:“這黏糊糊的是什麽玩意?”

唐泛無語:“一看就知道是甜的,你不喜歡幹嘛還去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