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爭與和平(第3/4頁)

而讓包括唐·班德拉茲和三貴族在內的人們更意外的是,他居然就那麽理直氣壯的公開說出了“王位更叠”這種在這個時候依舊那麽敏感的話題。

雖然人人都知道王位更叠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亞歷山大如今是攝政親王而不是國王。

這是個很滑稽的現實,但是一天沒有戴上王冠,這就是個在任何公開場合都不能僭越的禁區。

哪怕人們早就在私下裏議論了多少次新國王會選擇哪些人組成他內閣,不過在公開場合還沒有人把這種事拿到明面上來說。

唐·馬克洛斯拜恩就是那個戳破了最後一道遮羞布的人。

其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人,可是他們卻都沒有那份勇氣,現在看著這位前財庫官,很多人終於明白雖然他之前從未出現在亞歷山大身邊,可為什麽剛一回到巴裏亞裏多德就受到了亞歷山大的召見。

亞歷山大神色不動地聽著,他這個時候其實與其說是欣賞這位前任財庫官的果敢,不如說對烏利烏感到異常的滿意。

當初摩爾人選擇這位財庫官的時候,亞歷山大也曾經有過猶豫。

畢竟唐·馬克洛斯拜恩是伊莎貝拉私人財庫官,這就足以說明伊莎貝拉對他的信任和他的忠誠,但是烏利烏卻從財庫官在伊莎貝拉病重期間的種種反應看出這位女王的重臣似乎別有心思的想法。

其實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伊莎貝拉時期唐·馬克洛斯拜恩雖然沒有如貢薩洛那樣完全沒有把斐迪南放在眼裏,但是因為常年在兩位君主身邊,自然難免更多的得罪斐迪南。

而以他對斐迪南的了解,唐·馬克洛斯拜恩很清楚一旦伊莎貝拉去世,或許貢薩洛還有機會安然無恙的退役,可他就沒那麽幸運了甚至很可能會因為之前對斐迪南的種種冒犯落得個淒慘下場。

烏利烏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大膽的決定策反這位女王私人財庫官,而他的這個冒險顯然成功了。

不知道烏利烏他們現在在哪兒?

亞歷山大心裏琢磨著,他知道摩爾人應該把教皇照顧的很好,不過想來他們也差不多快有音訊了。

在烏利烏出發之前,亞歷山大曾經設想過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畢竟不論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對很多人來說一位死掉的教皇可以解決很多麻煩。

正因為這樣才給予了烏利烏足夠的自由,甚至允許他在必要時采取最為極端的手段。

這是他和摩爾人之間的秘密,這個秘密或許會跟著他埋進墳墓。

已經被人們私下裏稱呼為“禦前會議”的會議依舊在進行,因為教皇的失蹤顯得有些惶恐不安的卡斯蒂利亞貴族們驚訝的發現親王完全沒有因為這個意外而驚慌失措。

而且那些跟隨他的馬德裏貴族們也從開始似乎有些不安漸漸穩定下來。

有人注意到這似乎和唐·馬克洛斯拜恩有關,不過更多的人更願意相信這大概是因為親王依舊有什麽他們所不知道的倚仗。

是西西裏軍隊嗎?

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位已經被親王正式邀請前往巴裏亞裏多德參加未來登基儀式的西西裏女王。

而且在馬德裏的貢薩洛顯然也給了親王足夠的信心。

由貢薩洛指揮的卡斯蒂利亞軍隊正在與西西裏軍隊一起返回北方,西西裏人在卡斯蒂利亞顯然並不受歡迎,這讓兩軍之間的關系有些微妙。

不過讓卡斯蒂利亞貴族們更加關心的還是教皇的失蹤。

誰是可能謀害教皇的兇手?

這個問題幾乎不用考慮就有了答案。

哪怕有人覺得斐迪南不會愚蠢到在這個時候謀殺教皇,可只要想想如果教皇真的遇害那麽他無疑就是受益最大的人,這就足以讓他成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那麽與阿拉貢之間的戰爭真的不可避免了?

一想到這個,很多人不禁心情復雜。

對兩個王國的統一盡管兩國都有人頑固的強烈反對,可人們又不能不承認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但是隨著伊莎貝拉的死,一切突然都變了。

兩國從不可逆轉的統一迅速轉向相互敵對,這個變化讓很多人一時間甚至難以接受。

一個強大統一的西班牙似乎變得遙遙無期,這讓人們甚至覺得亞歷山大對統一兩國並不感興趣。

這當然讓一些頑固的卡斯蒂利亞人高興,但是對那些渴望形成一個強大國家的人來說卻難免會失望。

而對這個問題,亞歷山大對自己10%未來的內閣大臣們這樣說:“我對女王最大的敬意來自她那強大的內心,特別是她對兩國統一的強烈願望,而且我也希望能夠實現她的夢想。”

亞歷山大的回答一時讓大臣們感到困惑,他們不明白他這種一邊表現出強烈的戰爭意圖,一邊卻又期望統一的想法是否預示著新君主打算放棄和平的手段,而是使用武力實現前女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