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多瑙河三角洲之戰(二)(第2/3頁)

特別是對方占據的地形看上去並不怎麽適合防禦,除非嚴守在阿爾傑河一線,依仗河川作為天然屏障阻止自己的大軍,否則只要讓自己的軍隊渡過河去,蘇丹相信以自己的輕騎兵的強大機動性,一旦在河右岸展開進攻序列,那時候就可以輕易的選擇迂回威脅這支敵軍的任何一翼。

不過雖然對這樣的結果很有把握,可是蘇丹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急功近利,他讓軍隊在做好準備之後才小心的渡河,甚至當確定敵人並沒有打算以阿爾傑河為依托進行沿河防禦後,他也沒有在先頭部隊渡河之後貿然下令發動進攻,而是一邊依舊穩健的向前推進的同時,一邊命令輕騎兵部隊迅速渡河增援。

同時蘇丹向在前線的戰場指揮官下達了要求膽大心細的命令。

這麽一來,擺在奧斯曼指揮官面前的選擇就有兩個,而進攻方向則有三個。

一個選擇就是憑借現有的軍隊,對迎面蒙蒂納軍的陣地發動正面進攻,而另一個選擇則是如蘇丹希望的那樣,在渡河後迅速發揮輕騎兵的高速機動,在正面進攻的同時迅速從敵人的兩翼發動迂回包抄,爭取能在最短時間內擊潰和包圍當面之敵。

指揮官只稍微猶豫就選擇了第二個方案,雖然對正面擊敗敵人很有信心和更感興趣,不過從蘇丹下達的命令看,好像對面這個敵人真的勾起了偉大蘇丹的無名怒火,這樣一來蘇丹希望的就不是簡單的擊敗而是要徹底殲滅眼前這個倒黴的家夥了。

只是直到4月4日的下午,雖然先頭部隊已經順利渡河,甚至連被派出去的安納托利亞輕騎兵都已經有大半過了河,可奧斯曼人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這個忽然冒出來擋路的家夥究竟算是哪根蔥。

以拉迪斯拉斯二世為首的巴爾幹貴族們如今全部都收縮在布加勒斯特城裏,那個被蘇丹稱為薩格勒布的大流士的赫爾瓦躲進了山林,而魯瓦(阝十)已經投到了他們的陣營當中。

既然這樣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家夥是誰?

對巴爾幹的貴族家系,奧斯曼人即便不能說是了如指掌也差不了多少,從穆罕默德二世時代就不住滲透的結果讓他們很清楚那些看似關系混亂的巴爾幹貴族們的來龍去脈和他們的實力,可現在這個人卻讓他們感到很陌生。

根據斥候的報告,當面的敵人大約在6到7千人之間,其中除了一支如今正在被追擊的大約幾百人的騎兵部隊,其他的所有軍隊應該就在當面了。

那麽說正面的敵人數量應該不會超過7000人。

說起來能擁有這麽一支軍隊的諸侯領主,即便不如魯瓦(阝十)也絕不是什麽沒有名氣的小貴族,更何況根據他們的表現,更是可以確定眼前這支軍隊應該就是在穆列什河畔先是擊敗魯瓦(阝十),然後炮擊渡河的奧斯曼大軍的那支軍隊。

來自梵蒂岡的歐洲援軍?

當想到這個身份時,蘇丹對這個迎面之敵的興趣更大了。

他甚至下令要前線指揮官盡量俘虜而不是殺死敵人的將領,因為他需要從對方那裏了解梵蒂岡和歐洲的君主們對他這次遠征究竟抱著什麽樣的態度。

接到命令的指揮官雖然有點為難,可也沒有認為無法辦到,只是面對敵人究竟該迂回哪個方向,卻多少有點猶豫不決。

從地圖上看,在這個兩條河流與一座城市形成的大三角地區,蒙蒂納軍隊設立的防線,近乎就在這個三角形地區中心點靠右的地方。

整個蒙蒂納防線以左前右後的方式斜向設立在與阿爾傑河差不多平行的一片丘陵地帶,在他們的側背後是布加勒斯特城,防線左邊因為與波浪洶湧的多瑙河相鄰暴露出的空隙十分狹窄,而右邊雖然有大片平原可以迂回,但是因為側後就是布加勒斯特,這也讓奧斯曼的前線指揮官有些猶豫不決。

選擇從敵人左翼突破似乎是有些冒險的,奧斯曼人蔑視歐洲人的膽怯無能,但是卻不會盲目輕敵到可以無視危險。

相反奧斯曼軍官們每次作戰都會很認真的看待面前的敵人,然後制定出足夠有把握的計劃。

所以對於從敵人左翼與多瑙河之間的空隙包抄迂回的想法,只是稍微一閃就被拋在了腦後。

可是如果從右翼迂回,會不會引來布加勒斯特的激烈反應?

畢竟一支將近7000人的軍隊不是那麽容易就可以很快擊潰的,一旦和敵人陷入膠著,而布加勒斯特城趁勢襲擊,那麽深入迂回的輕騎兵就有可能要面臨來自前後夾擊的危險。

至於布加勒斯特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保持旁觀,這並非是前線指揮官該考慮的,作為純粹的軍人,戰場上會出現的種種可能才是他該考慮的東西。

正是出於這個想法,在進過幾番掂量之後,奧斯曼人作出了一個讓亞歷山大也略感意外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