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說的都被老師說了(第3/3頁)

這最後一句話雖說聽著好似是玩笑,然而,不少人聽著卻是不由得向張壽等人看去。學生拜師,就和老師收學生一樣,這就講究一個緣分,比方說葛雍和張壽,這明明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不就是成了師生?

而且張壽在外頭沒少給葛雍長臉,葛雍在人前也沒少維護張壽,這就是個良性循環。而張壽又再收了一大堆學生,哪怕大多數人很平庸,但就因為有陸三郎等等幾個出挑的,再加上當今太子對張壽那簡直是敬服備至,於是張壽在外頭無數人的眼裏看來,就成了名師!

如若他們能在京城民間尋覓到一兩個英才,於是收在門下當成學生,日後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滿京城的官宦貴介子弟,並不是個個都受家裏重視,也不是個個都能和張壽攀上關系,也許還有人在尋覓機會。

而且,那些小門小戶出身的英才,說不定就有正好對他們的學術感興趣的嗎?寒門出貴子這種事,張壽已經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而且,在京城收的學生,出人頭地的機會遠比南直隸和江西浙江這種魔鬼之地的科場來得多,說不定促成此事的張壽,甚至其背後的葛雍,也會樂於看到他們提高影響力,於是在暗地裏提供一定的幫助呢?若不是為了爭取盟友,張壽何至於提出這樣的建議,葛雍又怎會旗幟鮮明地支持?最重要的是,萬一太子殿下也來旁聽講學呢?

經營一個學派,並不是學派中有人出任京官就可以達成的。畢竟,京官那麽多,無權無勢的窮京官占了絕大多數。而風光一時的禦史,也可能因為一招失手而被打到永世不能翻身。所以,除卻那幾個出名的學派,大多數所謂地方賢達,學派傳承都很堪憂。

於是,此時此刻,隨著第一個人大聲稱贊這是一樁盛事,附和的聲音一時間絡繹不絕。哪怕也有為數不少的人保持沉默,顯然是正在觀望,又或者不以為然,但這至少是一個相當良好的開始。而隨著陸綰和劉志沅這兩個曾經的大佬開始站台幫腔……一場婚宴冷生生吃出了座談會的感覺!

能說的都被老師說了,張壽幹脆就一邊掛著完美的笑容,一邊在那暗自琢磨。等今夜這些賓客散去,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反正不是他籌劃的,也是他籌劃的……當然,這事兒對他沒有多少不利,頂了天就是讓朝中某些老大人恨他而已,反正該恨的早就恨了!

而混在婚宴上的朱廷芳,耳聽得四座或附和或恭維,張壽雖然應對得體,可怎麽看怎麽好像有些敷衍,他終於品出了苗頭來。看來,張壽難得被別人坑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