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

《九章算術》中,關於糧食體積的計算項目,占了很大的篇幅。雖說有葉孟秋師兄弟幾人這般感慨於市面上連《九章算術》也很難買到的,但這次應召上京的天文術數人才當中,也有家學淵源,於是從小就在各種算經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因而,聽到張壽竟然當眾用官斛裝谷子的方式,來展示這樣一個算學問題,早早被安排坐在一塊的他們不禁面面相覷。而張壽接下來,讓阿六搬來一塊黑板,當場三下五除二算出了一個標準官斛的體積,對他們來說,反而不算什麽了。

他們驚訝的,反而是接下來張壽給出的一系列不同糧食種類的容重數據。

從秈稻、粳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米、大豆……林林總總一個個數據在張壽筆下婉轉流出,一群素來認為天文術數乃是高深之學的人眼看算學和賦役糧倉有關之外,還能用在這種地方,無不錯愕難當。

“為什麽要算容重?很簡單,用官斛量出來的糧食,同等體積,一旦容重有差別,那麽最終的重量就有差別。這其中,關系到水分率,關系到儲糧時間,關系到儲糧溫度……”

眼看著張壽再次在一塊黑板上寫寫畫畫,講述了當年自己在融水村中自家糧倉測得的堆糧半年之後、一年之後以及一年半之後的堆糧高度,由此驗證糧食顆粒之間間隙減小,容重增加,最終推出了同樣一斛谷子,陳谷子比新谷子重這樣一個結論。

對於那些推導過程,什麽受力分解,底下眾人只覺得張壽最初說什麽今天會講得簡單易懂,深入淺出,那簡直是坑人!前面的演示倒是很簡單,可後頭的東西他們基本上就只能聽懂一個結論,剩下的完全不明白!

別說他們,就連因為頗通雜學的嶽山長和肖山長三人,此時都只覺得臉上笑容有些僵硬。

雖然術業有專攻,但他們平日造溝渠水利、園林設計以及舟船等等時,也有需要計算的地方,可好像全都是在老祖宗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誰會像張壽這樣,居然能推導到別的?

而早有預備的葉孟秋,直接拿出了備好的紙卷,一個師兄負責磨墨,一個負責抻紙,而他則是提筆蘸墨,迅速做起了筆記。

哪怕張壽在黑板上寫的東西從他這角度完全看不見,可張壽一邊說一邊寫,已經在九章堂和張園歷練過的他,凝神傾聽,運筆如飛之下,竟是也堪堪能趕上那速度。面對這一幕,坐在他們附近的其他精通天文術數的特殊人才,那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小抄是有人準備了,算籌也有人帶來了,可此時沒人覺得自己能記得下張壽講的這些。有人自矜師門傳承,不願問他人,卻也有人立刻和葉孟秋的師兄們打招呼,當張壽停止這一部分的講課時,已經有好幾個人談妥了回頭借閱筆記這档子事。

可結果,停筆之後揉著手腕的葉孟秋,就說出了一番讓他們又心動又猶豫的話:“光抄筆記有什麽用?張學士現在講的這些,日後他在九章堂裏肯定會細細再講的。我打算回頭去考九章堂,他之前不是對四皇子說過,九章堂可以跳級的嗎?”

對啊,三皇子之前就是親自去考了九章堂,如今雖說因為被冊封為太子,不能在九章堂繼續上課了,可皇帝不但第一個點了張壽東宮講讀,還在九章堂中擇選了優秀者為東宮侍讀!

如果他們能考進去,然後再設法跳級……那豈不是也可以躋身東宮?

一群哪怕曾經聽到九章堂重開的消息,始終都不太願意折節加入九章堂的特殊人才們,臉色都有些微妙。尤其是應葛雍之邀,在葛府和張壽探討過算學問題的長者,都覺得臉面有些拉不下來。畢竟,其他的姑且不提,張壽那會兒自己都爽快承認,對天文著實沒什麽研究。

他們可是要參與四海測驗,重定歷法的,對於各種天文星象那都嫻熟於心,折節再去向自稱不通天文的張壽求教,那也太丟臉了!

於是,幾個長者的目光須臾就落在了幾個晚輩的身上。嗯,葛雍那對於他們來說也是老前輩,他們就算再謙遜,也該和張壽平輩論交,至於這些年輕晚輩,那就不妨丟去九章堂,看看能不能從張壽那兒學到一些新奇的東西。

年輕人嘛,那就是應該時刻學習!

張壽這堂公開課事先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準備,而是腦袋一拍,就決定利用這堂公開課,給三皇子出的那道農事策問再添一把火。此時,他從容重角度,講了講儲糧和選種,隨即方才又拐回了密度,開始講金銀摻假的辨別,這其中就有所謂丹師用燒銀子為名騙錢的故事。

九章堂和半山堂早就習慣了這位老師信手拈來的各種舉例,以及舉例之後,就開始瘋狂引用各種公式和定律來計算和證明。但是,今天其他來聽課的人卻完全沒經歷過這樣徹頭徹尾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