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海上鏢船(第2/3頁)

滄州武林之間也是聯姻多多,所以曹五對華四爺所言的這些也並不陌生。此時此刻,他飛快地在心裏思量華四爺此番話是不是暗指廣東宋氏在暗中加以誤導,可隨之就聽到張壽笑了一聲。

“其實,我是覺得,阿六之前對曹總鏢頭提出的那個建議,其實並沒有什麽不對,而張琛說從前那兩位鏢局好手不但沒能保護好商船,還死在了海上,卻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誰都沒想到天津臨海大營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

他頓了一頓,這才笑呵呵地說:“但我也贊同張琛的話,如果單單隨船護衛,哪怕是精通水性,能在顛簸的海船上照舊如履平地拼殺的高手,真正碰到危險時仍然不能說有十足的把握。因為,海盜船上一窩蜂全都是海盜,可一條船上能搭載多少鏢局高手?”

曹五頓時啞然。而華四爺敏銳地聽出了張壽似有弦外之音,連忙問道:“那張博士你的意思是……”

“鏢局在陸上有馬隊隨行護衛鏢車,在海上,為什麽不能有自己的鏢船隨行護衛?”

此話一出,華四爺悚然動容,曹五喜形於色,但緊跟著,兩個人就同時眉頭緊鎖。

相較於只是憂心於自己根本沒錢置辦海船,也沒有這麽多人手的曹五,華四爺明顯想得更深遠一些。他直接嘆了一口氣,隨即搖了搖頭。

“張博士你說得沒錯,如果有真正的武裝船只直接跟著商船作為隨行護衛的話,那麽當然是最安全的,但朝廷必定不能容許,畢竟縱使鏢局,那也是民,不是兵,平素帶刀帶棍帶眾多兵器,那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可要是連鏢船都有了……這是要造反嗎?”

“沒錯,朝中很多人確實會這麽說。但是,如果換一個名義呢?比如說,民兵?比如說,預備隊?”

張壽隨口拋出了兩個純粹的概念,這才笑容可掬地說道:“太祖皇帝之後,最初常有朝廷的正經官船航行於南洋、東洋、西洋,但此後很多年,因為有人始終認為開銷太大,而且放眼海外都是小國,因此除了偶爾的使節船之外,朝廷的官船已經很多年不出去了。”

“但是,這是和太祖皇帝的祖訓相悖的。太祖皇帝昔日夢天帝而做球儀,此後官船出海,所見處處大多都和這球儀相符,如今這球儀還藏在軍器局。”

說到這裏,張壽頓了一頓,見曹五明顯滿頭霧水,而華四爺雖說面露驚詫,可他怎麽看怎麽都覺得這驚詫有點假,心裏就不禁暗自猜測,恐怕渭南伯張康認定的那個秘密,其實早已隨著日積月累散布了出去。

甚至如廣東宋家這種海商之家,早就有相應的實物作為導航地圖也不一定。

“既然朝廷官船不出去,又不想花這麽大一筆開銷,那麽,何妨給民間有活力的社會組織一個名義,然後朝廷只要運籌於帷幄之中,就能決勝千裏之外,坐收對方打探的情報?”

張壽話一出口,就發覺自己把往日和阿六說話時那些調侃的名詞帶了出來,但索性也懶得改了。而且說都說了,他接下來就直接把話說透了。

“從古至今,無論哪一朝哪一代,最講究的就是名正言順,但朝廷願意給一個個遠在萬裏之遙,有時候連聽都沒聽說過的小國之主一個冊封,何妨也拿出一個輕飄飄的名義,讓己國百姓能夠真正有一種探索天下的底氣?”

“要知道,如今不是立國之初,休養生息,地多人少的時代了。歷經百年,大明人口較之從前,三四倍的增長幅度總是有的,而且還有很多逃避賦役的隱戶,如今天下固然還有荒地,但若不把眼界放寬一點,再過百年,天下承平,人口數倍於現在,到那時候怎麽辦?”

人口暴增這種事,作為就在運河邊上的蘇商領袖華四爺,滄州一霸曹五,自然都心裏有數。如果不是土地都有了主,不需要那麽多人耕種,又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在蘇州城裏做各種活計來生存?

而如果沒有這些土地消化不了的人口,華家雇不到那麽多人來繅絲織絹,曹五也不可能帶出那麽多徒弟走南闖北護送鏢貨為生。可如果再這麽人口倍增下去,那恐怕真的不妙了。

曹五還只是在震驚於張壽的大膽提議,而華四爺卻已經是忍不住微微眯起眼睛,迅速合計起了張壽的話。

就和滄州建港之事,他聯絡了眾多蘇州籍官員以及相應的盟友在朝中鼓吹一樣,這一次的事情,張壽是不是也想讓他在朝中掀起一定的聲勢?而且,趙國公府和秦國公府乃至於陸家,再加上張壽那些學生的家裏,好像都和海商沒有關系,看不出張壽有任何牟利的跡象。

可要說這是純粹為華家著想,他又覺得人不會這麽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