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絲和布(第2/3頁)

“你們這邊可有普通棉布?”

小夥計愣了一愣,本能地看了一眼曹五。緊跟著,他就見這位被極樂街眾多商家稱為五爺的總鏢頭笑容滿面地說:“公子,這華氏綢緞莊只賣絲綢,隔壁再過去幾步倒有一家布莊,就是這天黑的時候已經關門了。”

偷看了口口聲聲叫張壽公子的曹五一眼,那小夥計卻也不詆毀對手,滿臉堆笑地說:“那家仁記布莊是松江的東家,賣的不是凡品,除了松江三梭布,有烏泥布、兼絲布,還有做襪子的尤墩布。全都是質料細密,又輕又軟,質量比得上貢品,但價格比本地棉布要貴得多。”

張壽頓時輕咦了一聲:“哦,貴得多也有人賣?看來這滄州的富貴人家還真是不少!”

曹五心裏咯噔一下,有些摸不清楚張壽的意思,可隨之就只聽那小夥計嘿然笑道:“滄州地處運河邊上,南來北往,無論是南邊還是北邊的好貨色,都會途經此地。咱們家是因為和蔣家有親,於是借了少奶奶的陪嫁鋪子開了這麽一家店,掙錢其次,揚名第一。”

“畢竟,滄州產棉,卻不大產絲,咱們這綢緞,在滄州也算是獨一無二了,那些大戶人家買絲綢,當然首選我們家。至於那家仁記嘛……嘖,他們可不是只顧著賣貴的,還想憑著品質壓北布一頭。要知道,滄州這兒用兩個錠子那手搖紡車的時候,人家那兒就已經上了四個錠子的腳踏紡車。他們那紡紗織布也大多是女人,不像咱們這兒連男人都幹這個……”

張壽沒想到這小夥計竟然還挺健談,此時也就樂得和人多聊幾句,這一聊他才知道,這小夥計並不是滄州本地人,而是蘇州來的,家裏有親戚在松江,所以對松江棉布的情形,卻也能津津樂道。

“松江那邊的男人,農閑的時候寧可滿大街閑晃也不幹活,反而是婦人一年到頭幾乎都在家織布,就連七八歲的女童也都會幫忙!其實真要是一家五口全都上陣,從棉花到棉布,一天就能織成一匹,賣給收布的,至少就是一百錢,一個月就是三貫,比種地安閑多了!”

“可那些男人就是沒幾個樂意給自家婆娘幫忙!就連前頭有一任松江府上海縣的知縣都說,‘本地民間男子多好遊閑,不事生業’!”

小夥計一面說,一面又嘖嘖說道:“反而是咱們滄州,男人去從事紡織的,比江南要多得多。我聽說,那是因為早年太祖皇帝去往京城登基時,在滄州盤桓了小半個月,力促種棉,留下的祖訓。道是紡織不分男女,只要賺錢養家。所以滄州有挺長時間都是男紡女織。”

“真的,比種地賺得多多了!”

這也能扯到太祖皇帝?太祖您真忙……

張壽忍不住在心裏吐槽,然而,經這小夥計一說,他只覺得那位穿越同仁的形象一下子更豐滿了起來。反而是想到後世據說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上海男人,在這個年代給人的形象竟然是遊手好閑,他就不免有些唏噓。

想了想在人家這兒逛了這麽久,又聽人說了不少江南趣事,既然那家布莊晚上已經關門歇業了,他也就環目四顧,繼而笑問道:“來都來了,也不能入寶山而空回。你挑兩匹綢緞,一匹適合年輕姑娘的,要鮮艷奪目,挑最漂亮的!另一匹要端莊大方的。”

阿六原本倚靠在門邊上,整個人都隱藏在燈光的陰影中,此時聞言卻不禁眉頭挑了挑,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要鮮艷奪目最漂亮的,還要適合年輕姑娘,顯而易見,那是要送給朱瑩。至於另外一匹要端莊大方的,很可能是要送給吳氏。只不過……

少年的眼睛眨了眨,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帶的錢夠不夠?幸好張壽還沒說要給太夫人和九娘也一人帶一匹……不過,他聽說京城那些大戶人家,一般都是讓人送上門時再給錢,又或者是一個月讓人結一次賬,甚至有人家在上門結賬的時候暴跳如雷家裏天翻地覆的……

阿六漸漸神遊天外的時候,那小夥計卻是喜出望外。

他天天要守著店鋪,當然沒見過張壽,可看到本地赫赫大名的曹五爺陪侍在側,對方又對紡織很感興趣,想到聽說曹五爺為首的不少鏢局和武館中,有人進了三班當差役,還是經制正役,他就漸漸琢磨出了來者何人,因此打足了精神陪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可沒想到,人家竟然送了他這樣一份大禮,如果真的能做成這麽一筆大生意,他這個月在掌櫃面前不但能交差,興許還能拿到很大一筆酬勞!

小夥計一面想,一面一溜煙地沖到了那些樣品面前,東張西望了一會兒,他就徑直從後門出去了,不消一會兒,他就叫了另外一個粗壯漢子,兩人合力擡了一匹布回來,沒錯,是……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