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宋人之憂不在廟堂

如果說受魯國所邀,漢軍雲集泗水,算得上是一次聲勢浩大武裝遊行的話;那麽當漢軍在傅城、薛城人吃馬嚼三四個月,卻還沒有財政崩盤,直接把宋國大量軍頭嚇得連連拜會皇氏老夫子皇善。

每度過一天,都會讓宋國的軍官們感覺如坐針氈。

二十三萬大軍,就是天天不幹事兒,光在那裏吃飯,一日兩餐,那是多少積累?

一年?兩年?三年?

反正宋國人現在很慌,底層可能還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麽,但士族們已經背皮發麻,想著趕緊自救。

時人還在嘲諷魯國人倒黴,被一分為三,連國君都死了的時候,有識之士們已經有了一個共同認識。

那就是魯國不會遭受進一步的軍事打擊,漢軍是和平進入魯國地盤的。

不費一兵一卒,漢軍拿下了當年魯國吞下的全部邾國土地不說,還吐出來不少河西要地。

津渡關卡,盡數落在漢子國手中。

以漢軍的戰鬥力,本就沒必要駐紮太多的一線戰鬥人員,津渡關卡在手,那麽總的武裝力量,還能刪減。

二十三萬大軍,零頭的零頭用在魯國割讓出來的土地上,剩下的大軍,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嗎?

和飄飄然享受著成為國君快活的戴舉不同,那些在宋國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們,除了內心有著光復宋氏的願景之外,也想著謀一條出路。

不給漢軍帶路,那就自找退路。

皇途為使者,跟著訪問晉國的使節團一起出發的。

但是知道皇途奔著什麽去的人,很少。

姻親之家多少還是能通過各種消息,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然後推算出一些事情來,大體上,有人大膽猜測,皇途這次西行,絕對是為了投某人所好。

皇氏內部誰是精英,誰是下一代的接班人,誰是下下代的掌舵人,其實非常的清晰。

皇途善謀,皇策善斷。

這兄弟二人的智慧,遠比老夫子皇善要強得多。

皇善本身,就是個保駕護航的角色,讓皇氏能夠在惡劣的宋國政治環境中生存下來,然後以待時機,這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剩下的,無非是依靠著經驗,能淘換一些好處,就淘換一些;不能強求的,那就自然不予理會。

“楚漢相爭之後,漢軍不曾停歇,順淮水之下,直奔泗水。大軍過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盤踞傅、薛,糧秣用度日益增加,卻又不見漢軍停歇操練,旬日之間,依舊刻苦磨礪,如此種種,著實讓人震驚,著實讓人駭然!”

拜會老皇善的人,都不是笨蛋,沖老夫子亮明自己的擔憂之後,有人很是恭敬地懇求道:“夫子乃國之司城,君上倚重之宿老。如今大爭之世,我大宋國,當如何存於天下,只怕,就在漢子一念之間。”

前來皇氏老夫子這裏開會的人非常多,大多都是因為姻親關系串聯起來的,為數不多比較例外的,就是蒙氏。

不過蒙氏這次過來,也不是單槍匹馬,除了蒙氏本身之外,還有蒙氏在軍中的故交。老牌大夫們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他們畢竟是子姓宋氏提拔起來的,如今返回各自的封邑,老老實實地混口飯吃。

本來不想摻和的,結果發現齊魯之戰,齊侯魯侯,先後死了。

魯國的局面從相持階段,直接崩壞成了末世,國土大量淪喪不說,魯國境內的城邑,都成了一個個社會孤島。

曲阜中央的命令,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向各大城邑傳達,理論上來說,此時魯國只要能夠說服漢軍入境,就能驅逐齊軍,光復國土。

可惜,事情就卡在了這裏,魯國人請來的漢軍,卻讓漢軍人吃馬嚼許久之後,始終不讓漢軍過境狐駘山。

這樣的舉動,顯然惹惱了漢子國國君李解。

當然,這是國際上的認知,魯國先無禮的,你能做初一,那也別怪漢國做十五。

有來有去嘛。

等不到漢軍,光靠一個個城邑的死守,總歸不是個事情。

只是隨後一系列的變故,讓魯國直接被幹廢。

國君沒了,中央權威徹底崩潰,地方勢力就算再怎麽忠心,也得自行其是,這就導致地方城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不自己募兵組織防禦。

武裝力量擴充容易,再想要裁剪,那就難了。

加上與此同時,齊國人的鄉元帥媯田,身為斷後的總指揮,居然將齊國的文姜公主,送到了漢子李解的房中,場面就微妙起來。

這個消息,是真正促使宋國老牌貴族們,忙不叠地拜謁老皇善的根本原因。

原本李解在泗上逗留,只有宋國送出去了人間絕色,誰還不知道南子公主的美貌、才華?

便是老齊侯沒死的時候,也不得不稱贊,若是有諸侯娶了南子為妻,以其為夫人,必能興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