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此謂大丈夫

“這還像點樣子!”

斷了一條腿的亭長老老實實地聽李解說話,這一回沒有挨訓,房鐘邑的兄弟,有一個還被抽了二十鞭子,對外公開說的是辦事不力、懈怠消極。

實際上他清楚的很,這是首李給他兄弟留了面子,收了當地土族贈送的女子之後,他兄弟飄得每邊,竟是讓那邊土族跟著去倒騰特產。

鱷人本身是有定額的,比如說玻璃制品、陶瓷、絲綢等等,以一個因傷退役鱷人的身份,成本價搞一批貨,這也是老大李解給的隱形福利,並不對外公布。鱷人之間互相監督,差不多都是心中有數的。

反應在賬面上,誰多誰少,一看便知。

只不過有的人每個月弄一點,有的人一次性搞一把大的。

斷腿的亭長心中暗罵自己兄弟是個傻逼,就算真要搞,你也不能一個月就把一年的定額都擼滿吧。

豬也看得出來你有問題啊。

只是前面幾個月,首李貌似沒有理會,下面打來報告,也只是派人過去,督促反省一下。

為了點錢就打打殺殺,也不是李解的行事風格。

只是可一可二不可三,過了量,那就按規矩辦事,鱷人作為一個團體,整個團體是認賬服氣的。

二十鞭子,沒有一個人說這是不公道。

天公地道無二話!

“分區機修工是誰?”

“陰鄉木工工坊負責。”

“嗯,不錯。”

腳踏式的脫粒機,主體機架是木制,木料不用太好,水杉木即可。其余易損件才用青銅鑄件,加工簡單且精度高,這年頭屬於非常成熟的技術。

實際上周天子老家鎬京,當年鎬京沒被搞殘之前,青銅車軸、榫頭甚至是斜紋齒輪,也都已經有了,只不過用途並非是在加工機械上。

“揚谷機呢?”

“稟首李,現在先把夏糧收起來,明天集中在曬場一起揚。那邊有大揚機,去年從江陰拆過來的。”

“兩亭一台揚谷機,不能讓機子停著。稻麥粟豆,都要用得上。尤其是青豆,再有一兩個月,也差不多了。豆腐現在用量大,坡地多種豆麥,只要有蓄水池,就可以種。”

豆制品的用量極其恐怖,有些鹵制品,比如油豆腐進行甜鹵之後,居然成了新鄭和洛邑的上品小食。

價格極其昂貴,折算下來,一疊甜鹵的豆腐幹、油豆腐,大概就能交換一只雞。

只沖著這點小食,也有不少洛邑的閑散人員,選擇南下討生活。

諸侯之中,打豆制品主意的不在少數,想要偷師偷藝的更是隨處可見。

然而僅僅是一條門檻,就搞死了大多數諸夏之國的人員。

那就是語言溝通問題,制作豆腐的主要人員,年齡已經有點偏大,讓他們重新學習文字,本來就是個堆砌時間的消磨問題。

他們能聽得懂姑蘇方言,已經是相當了不起,再要讓他們聽明白中原人士說的是什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交流溝通上的極大障礙,還僅僅是偷師偷藝的第一道門檻而已。

但只是這麽一條門檻,就已經斷絕了“含姬量”高國家的可能性,至於說越國余孽,同樣要遭遇這樣的難堪。

會稽方言和姑蘇方言就已經天差地別,陰鄉又是將“百沙”沿江諸部落捏合在一起的新興城邑,即便偶有沙野口音類似越國會稽方言,但實際上陰鄉的統治主體是白沙村,其中同樣要過一道手。

列國想要打探豆腐制作這麽個小小技藝,深耕數年,磨練口音,然後“潤物細無聲”,倒是可能性挺大。

不過數年之後,差不離豆制品的制作方式,也早就公布於眾。

此時淮中城的大豆來源,除了自己播種之外,還有就是類似江陽、雷邑、東蘆市這種江北地區。

淮下的淮夷諸部,現如今手中的土地,除了一小部分保障不至於陷入饑荒之外,大部分都是用來種植陰鄉所需的生產原物料。

比如說桑樹、苧麻、茅草、蒲草、柘樹、柳樹、樟樹、大豆、綠豆……

主糧並不多,因為江北土地現如今並不能高產水稻,反而是小麥還能趁一茬,可惜畝產也實在是感人,一畝六十斤就已經相當不錯。

想要一畝八十斤,還得往西過雉邑。

百斤以上畝產的糧田,都被李解掌控。

從雉邑到鹿邑的狹長地區,原本略微動蕩,又沒有共主的淮夷部落,如今都是安穩了不少,被吸收進入李解的供應體系之中後,至少能很穩地苟活一年又一年。

不敢說旱澇保豐收,但有一次風災,陰鄉是組織了江北勇夫進行救災的,只這一點,就讓淮夷諸部服服帖帖。

這還是個態度問題,李解兇名在外,又是天下第一的狠人猛男,但只要他願意給人一條活路,那就是立地成聖,淮夷只是落後,又不是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