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優勢

相較於淮水這種大河,內河築壩攔截的難度要小得多,在某些包幹區中,甚至只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就能完成小型圍堰的攔截、合攏。

大量的竹筋制作成籠子之後,就可以在其中填充石塊,水流不是很大,基本是無法沖開的。

只要圍堰成功,剩下的就是排水,然後在外圍覆土,形成長坡,接著在坡面覆蓋混凝土。

混凝土當然是沒有的,不過可以種樹,一般種植柳樹即可。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定期巡查、監督,以防有人在堤壩上松土種菜之類。

清淤相對來說比較麻煩,不過因為要補種一茬水稻,淤泥混合水稻土,反而算是補了一茬肥,只要不出現水稻開花不結果的倒黴事情,多少總能收獲一些。

同時因為淮中城的特殊人口結構,也不可能大量種植水稻,反而是豆類作物重的更多一些。

除此之外就是蔬菜,類似木耳菜、茄子等等作物,對田間管理要求相對不高,又能持續供應產出,相對來說,對主糧的消耗量,也會大大降低。

尤其是茄子,原先淮中城還是州來城時,本地特色就是東郭“落蘇”。

所謂“落蘇”,就是茄子的方言稱呼。

實際上李解當初在淮水之上,準備對州來城發動突襲的起始點,那個地方,就叫做茄地。

哪怕是現在,茄子也是淮北一些村邑的特產。

只是和李總裁印象中的紫皮茄子不同,淮北的茄子,多是白皮,或者說白中帶著一點點輕微的紫色。

之所以補種的作物當中,選擇了茄子,除了豐富餐桌之外,也是這玩意兒絕對屬於高產。

而且吃法不講究一點,直接白水煮一下,然後沾鹽即可。

充饑的食材,本身追求的,就是量。

茄子的畝產量,是真的讓李總裁印象深刻。

當年他還是工頭那會兒,給人修蔬菜大棚,那一片大棚種的都是茄子,一個畝產一萬斤,一個畝產八千,還有一個大棚……畝產一萬五。

尤其是最後一個,茄子居然是球形的。

吃茄子之所以在李總裁看來不講究,那是因為當初實在是吃夠了茄子,天天吃頓頓吃,帶著工人徒弟們每天跟茄子杠上了。

實在是把茄子變現,也是挺有難度的,便宜點賣,也就是賺了點辛苦錢,最終還是留了兩千多斤茄子在食堂,讓食堂的掌勺師傅也差點燒得精神分裂。

李總裁琢磨著,要是田間管理不太講究的話,畝產一萬斤可能是達不到,打個三折,畝產三千斤,應該還是有的。

給幾個工地在冬天之前穩定供應蔬菜,這就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至於最後那點茄子樹,當柴禾燒,也算是廢物利用。

除了茄子,木耳菜也是非常容易管理的蔬菜,這種藤蔓類蔬菜,有河泥做底肥,配合一定的草木灰,一般的水稻土就能種植,正常種植,畝產普遍都是三千斤以上。

至於吃法,跟茄子一樣,完全不用講究,白水煮一下沾鹽即可。

當然李總裁自己吃的話,大概率還是炒菜,放幾個秦國從西域弄來的蒜頭,爆香之後翻炒,幾分鐘就是一盤好菜。

這破爛玩意兒大名“落葵”,長勢非常快,一旦開始蔓延,那麽今天摘葉子,第二天又長了一茬出來,比韭菜要誇張多。

可以說是真的做到了,嘎之不盡,嘎之不絕。

實在是人不想吃了,可以喂家禽家畜,連家禽家畜也不吃,摟了全部剁碎,可以用作食草魚類的飼料。

在江陰邑的大象李采花,合口草料沒有的時候,就愛吃這個。

一天幾百斤的吃,也完全不怕李采花把陰鄉吃窮。

有了規劃,那些早早就圍堰清淤成功的地方,就形成了非常舒服的景象,工程隊開始調往下一個片區的時候,清場之後平整土地的農夫們,就開始抓緊時間補種一茬糧食蔬菜。

同時因陋就簡的緣故,清淤的地方,往往都是小型湖泊或者池塘,這種低窪地,本身就有天然的小溪、小溝聯通。

將這些天然的小溪、小溝,改造成了臨時的灌溉渠,隨後再架設水車,灌溉的事情,自然是省時省力。

李總裁並沒有要求一步到位,直接把土地改造成高產的水稻田。

田間管理、田間作業,本身就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現在增加易管理田畝總數的緣由,一是為了應急,二是為了穩住淮水局面。

那麽在此期間,且先不管修正出來的土地到底能產多少,只要它能產出人畜多少都能吃的農作物,就是大成功。

時值陳國公主“桃花姬”媯夭到了預產期,李解為了給沙哈、雲軫甪撐腰,還是抽空前往淮南視察了一圈工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