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國之重寶

原本隨國君臣都以為上大夫曾善會拿出比之前珍貴的寶物,但是萬萬沒想到,曾善從箱子裏拿起來的,居然是一個鋤頭。

“曾子何故以農具為寶?”

“慢!此乃黑金所鑄!”

“齊國之鐵?惡金也,何能為寶?!”

議論紛紛之間,隨侯也是好奇地看著曾善,顯然上大夫不會特意過來開個玩笑,既然是寶物,肯定有原因的。

“如此鋤頭,以我國之力,可產幾何?”

“裏連之間……或有十五六七?”

有個老大夫想了想,便回答了這個問題。

裏連之間的人口數量,大概就是兩百五十到一千,往低了算,兩百五十人左右,才有十五六把鐵器農具。

實際上除了大國,絕大多數的中小型國家,都玩不起農具金屬化。

從大國吞並小國的過程就不難看出,大國的邊境是逐漸合攏逐漸重疊的。整個過程,是方方面面綜合在一起的效果。

其中,就有農業技術的提升。

大國能夠將金屬農具租賃下放到士人之家,那麽士人憑借金屬農具,就能更高效率地開發土地,在早期農業技術普遍不發達的情況下,誰開辟的土地越多,自然就養活的人口越多。

於是大國越來越強,大國也越來越對土地無比饑渴,並且也有能力去開發這些土地。

以齊國為例,其主要改造土地的方式,就是深挖土壤,引濟水而沖刷,因為齊國早期的土地,大多都是鹽堿地。

這也是為什麽齊國和燕國之間的廣大地區,根本就沒有中夏之國去垂涎,只有蠻子在遊牧。

前後這麽幾百年,像樣的大國,也就冒出來一個邢國,還滅亡了。

想要深挖翻土,靠石器就相當困難,損耗跟不上。

而金屬器皿中,青銅主要作用,還是禮器、祭器、武器,銅很貴,而且絕無可能降低成本。

但發達的青銅冶金,創造了發達的鑄鐵工藝,也就使得齊國在鐵器使用上,非常廣泛,是第一個做到鐵器下放基層的大國。

實際上齊國也是第一個把邊境線和另外一個大國重合的霸主。

不過齊國的鐵器質量有限,耐用性反而不如青銅器,處於一個多而不強的狀態,不過中夏列國,對鐵器的期望值都很高,畢竟,“熟鐵”雖矬,價格便宜啊。

性價比而言,列國都選擇發展“黑金”,也是相當的有前瞻性,只可惜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還處於摸索期,幾乎是把青銅冶煉的模式,原封不動地套在了鋼鐵冶煉上。

所以當隨國上大夫曾善拿出一把鐵器鋤頭的時候,隨國君臣一臉奇怪的樣子,也就理所當然。

只是,曾善將鋤頭遞給隨侯之後,便說了一句讓隨侯差點把鋤頭甩出去的話。

“君上可知,如今白邑之外農田,凡六國公叔勤所管,一戶便有一件。”

豎起一根指頭,曾善又強調了一遍:“一戶之數,必有鐵器鋤頭一件!”

“絕無可能——”

隨侯根本不信,可見曾善一副看弱智的樣子,他也自覺失態,趕緊小聲道:“卿之言,甚為可怖,甚為可怖啊!”

“君上,臣絕非妄言,乃是親眼所見。淮中城,即舊時楚國州來城,亦是如此。且李子麾下設有‘工部’,有司鐵器之豐富……嘆為觀止。”

言罷,曾善又從箱子中拿起一把鋸子:“君上請看。”

然後挽起衣袖,上大夫曾善,就“嘎滋嘎滋”把箱子的一個角鋸了下來。

這一幕著實把隨國君臣都震到了,曾善這麽個糟老頭子,居然用起來也這麽輕松?

“此謂‘鋸’,非是鐵制,乃是鋼!”

當當,指關節彈了兩下,曾善又道,“君上佩劍,可否借臣一用?”

“自無不可。”

隨侯趕緊把佩劍解了下來,然後遞給了曾善。

曾善抽出了佩劍,當著眾人的面,揮起鋸子,就是砍在了劍鋒上。

刺耳的金屬交鳴聲響起,沒有火星四濺,砍完之後,曾善將佩劍雙手托起來,讓隨侯親眼看一看。

“啊?!”

隨侯大驚,“你怎敢壞吾寶劍——”

“……”

“……”

氣氛頓時尷尬起來,好半晌,隨侯自己打了個哈哈,從上大夫手裏拿過鋸子,仔細地打量了一番,又看了看寶劍上的缺口,更是郁悶不已。

“如此說來……婿李善戰之功,便是此物?”

莫非靠著神兵利器,所以才這麽能打的?

這要是隨國也裝備了神兵利器,以後楚國打過來,那……肯定是楚國裝備又變得更強大。

隨侯悻悻然地鋸子還了回去,整個人已經有點小麻木了。

原本之前想著,李解這個吳國狗蠻子,那算個雞兒,隨便應付應付就完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