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對力量一無所知

白沙麻布不能當飯吃,但李解掏錢的態度,讓原本不情不願的新蔡國野之人,都是有了幹勁。

人吳國王命猛男江陰子的誠意難道不夠嗎?!

白沙麻布那質量……難道不好嗎?

白沙麻布到手了去買米煮飯……難道不香嗎?

邏輯完美,道理正確!

“咱們總計要征發的民夫人數,照四十萬計算!”

“四……四十萬——”

上蔡大夫都破音了,他七十六了,在李解這裏遭受的驚嚇,一天頂過去一年。短短一個月,感覺人生過了三十年一樣,真他娘的刺激!

“老君,淮中城太遠,臨近新蔡的城池,無非就是蓼城、黃城、息城、白邑。一地出一萬青壯,總歸是要的,但實際上四城青壯總數,肯定不可能是一萬,所以要輪番上工,但這輪番上工的工地,卻未必都要前往新蔡。”

言外之地,除了新蔡,別的地方也是有工地的。

這時候上蔡大夫蔡美才想起來,李解之前搞的動作,簡直是心黑到爆炸啊。

擺明了就是借著鄭、蔡聯軍來襲的由頭,然後順勢搞大建。

說是大建,主要還是築堤修壩,土石壩的工程難度不高,其作用也談不上什麽永久工程,定期維護是跑不了的。

但是短期內,可以創造大量的優質耕地,淮水兩岸的人口膨脹基礎,就是肥沃的江淮平原。

可淮水的脾氣,這年頭可不好,基本就是跟著“河伯”學習,動不動就發浪,水那叫一個多,隨便來個惡棍,在淮河之畔摳兩下,立刻就是一泄如注,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江陰邑雖好,但李解肯定不可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別人都以為他李某人來江淮是撈一把就跑,嘿,他還真就沒這麽打算。

就算淮水兩岸現在占據的地盤不能全部吃下去,可哪怕只有三分之一,也是立地成仙的節奏啊。

“上將軍,如此靡費之巨,聞所未聞啊!”

話說到這個份上,上蔡大夫也顧不了那麽多了,“上將軍,照四十萬計算,一月靡費就是四十萬匹布,即便是麻布,那也是驚人用度。再者,若是工期持續至秋收,只怕就是三倍四倍乃至五倍!從何處得兩百萬匹布?!”

“根據上工人次來調整產量。”

李解目光灼灼,盯著上蔡大夫,然後難得嚴肅道,“不瞞老君,江陰邑麻布產量,一人可抵二十人。”

“絕無可能——”

老大夫又一次破音了。

你他媽胡扯別的,老夫都信了。你他媽居然說一個人當二十個人用,這他媽不是放屁是什麽?!

實際上李專員的確是有點胡扯,他說的有點保守,因為江陰邑的奴工根本不算人,加上江北新開辟的麻料種植園和加工場,總的一年生產周期中,把奴工的產量也算在江陰邑工人身上的話,大概一個人抵得上普通織工的三十倍產量。

其中奴工的貢獻,大概占據了八成左右。

李解在整合“百沙”勞力的時候,還是以雇工為主,但隨著對外戰爭的紅利,雇工一年之內就從生產主體,變成了少數。

生產主力軍成了奴工,而且比重之高,相當驚人。

但是奴工的生產效率並沒有比雇工少多少,正相反,這些戰俘、淮夷、他國野人,工作的積極性比較高,因為在江陰邑的體制下,他們的生存率極大提高,生存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有肉吃。

李解在淮上作戰,都不能保證士兵每天都有肉吃,但是在江陰邑,奴工每天都能嘗到肉味兒,能不能吃到肉,可能是看運氣,畢竟打菜的時候,一大盆裏面能不能找到肉絲兒,就得看運氣。

一個月之內,一個奴工的肉類補充時間,五六天總歸是有的。

主要是熏魚,外加少量的半風幹腌漬鯨肉、海豚肉,這自然大大地增強了奴工的生產積極性。

而且江陰體制比較特殊,有著很明確的升級過程。

一年的總產量前列者,就能脫籍,從奴工變成自由民,當然這個自由不自由,全看解釋。

反正就算成了自由民,也得上班上工。

只是這時候上班上工,自身保障就得看自己,吃飯就得掏錢,病了就得硬抗。

因為之前作為奴工,屬於江陰邑的財產,主人對自己的財物,還是相當小心保養的。一旦不是自己的財產了,關他們屁事兒?

很微妙的就形成了現在的江陰邑奇葩生產制度,逼陽之戰和討伐淮夷,源源不斷地輸入勞力,但這些勞力並非成了渣滓,反而轉化成了生產推進劑。

上蔡大夫盡管知道李解掌握很多資源,但並不清楚李解把資源轉化的效率有多麽恐怖,甚至李解只是通過硬性技術標準的升級,一個江陰織女的生產效率,也是淮上列國織女的五倍到十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