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3頁)

這也是野人雖多,但在吳王那裏,根本連“烏合之眾”都談不上的原因。

當年最強的“沙野”也就是黑蛟沙,但黑蛟沙最強狀態,也就是集合了兩千多號人,就這,連進入姑蘇給吳王勾陳上貢的資格都沒有。

其中艱辛,從側面略作一觀,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

直到“白沙”美蠶娘撿到了李解,這一切才發生了劇變。

商無忌當初看到李解就要投資,原因就在這裏,能夠把“沙野”經營得“井井有條”,這是超乎想象的才能。

要知道,絕多數的城邑之主,都未必能夠把自己的一畝三分之治理得井井有條。

而李解不但做到了,他還稱霸“百沙”。

這就是一筆賬,很簡單的算術題,“百沙”有著潛力深厚的勞力,當然在商無忌眼中,野人根本談不上有用之人。但是李解能化腐朽為神奇,這就變得大不相同。

想當初,商無忌用“問鼎”“華蓋”來看好李解的未來,就是看到了其中的不同。

從才能上來說,商無忌能力超絕,是運奄氏中最頂級的英才。

但是,英才也好,天才也罷,有才能不代表就能成為領袖。商無忌有自知之明,行事素來講究“知己知彼”,認清自己的能力不在帶著家族奮勇向前,那麽商無忌就果斷地尋找值得將家族拖著往前走的領袖人物。

李解在適合的時間出現在適合的地點,白沙村離延陵如此之近,商無忌的當機立斷,到現在為止,都是極其完美的一場操作。

而商無忌自立門戶之後,陰鄉商氏的聲勢,顯然超過了延陵商氏,至於什麽“運奄氏”,徹底被商無忌拋在了腦後。

只從陰鄉商氏掌握的土地規模來看,商無忌本家和妹妹商小妹二人,就掌握了接近二十萬畝的土地,這些土地分布在大江兩岸,大部分都是沼澤、荒地。

隨著江陰邑的大發展,這些土地的不斷開發,逐漸就展現出了價值。

哪怕畝產只有一百斤或者八十斤,這也足夠支撐陰鄉商氏成為“正宗”。

商氏正宗在陰鄉,而不是在延陵,這個趨勢,是無法改變的。

因為延陵商氏沒可能從江陰邑獲得更多的土地,他們的上限就在這裏,但是李解卻正如商無忌看到的那樣,有無限可能。

吞並雉邑、鹿邑並非是名義上的,但事實上就是被李解掌控。

江北的廣大地區,別人可能沒辦法開發出來,但對於李解和江陰邑而言,短期內創造幾萬畝薄有產出的稻田,並不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鱷人小隊長以上的精英,都在不同的領域發揮出了驚人的能量。

以沙東為例,他有著豐富的測繪經驗,那麽在江北丈量土地規劃溝渠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溝渠開挖之後,引水卻因為地勢差而失敗的狀況。

從陽口大埝,依托邗溝、雉水,以及大大小小的澤陂,整個江北地區的土地固然還是貧瘠的,相較江南還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大農場的規劃之下,用少量勞力,就達成了原本需要幾十倍上百倍人力才能達成的耕地作業。

圍繞江陰邑的各色大農場,不但有成熟的耕牛馴養,還有新式農具的培訓使用,農奴們的工作願望哪怕再低,總的效率衍生出來的總的產出,都比這個時代單純的小農要強得多。

而這種開發,又是相當穩固的,江陰邑也好,“百沙”也罷,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乃至社會地位,江陰邑李解是他們唯一的渠道。

當然,也可以通過出賣李解來達成願望,只是成本極其高昂不說,出賣對象幾乎沒有。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李解明面上最大的靠山就是吳王勾陳自己。

同時在技術分配上,江陰邑幾乎掌控了所有“高精尖”,比如火藥生產,大量的球磨機以及優質磨盤,其實都在白沙村附近。

培訓鱷人、勇夫的機構,又全部設置在了白沙村,加上“高產田”原本就在白沙村,整個江陰邑要進行任何一種作業,都繞不開江陰邑的核心。

江北各大農場開荒,在江南的火藥抵達之前,他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操作,板結的土地上澆水,等到水土混合讓土地松軟之後,再開始挖掘。

大部分時候只能挖掘很淺的一層表層,因為板結的土地下方,還有更加堅硬的土壤層。

即便有失心瘋的野心家鐵了心要跟李解分道揚鑣,發動大量人力來開挖土地改造土地,但土地初步改造之後,如何讓土地產生肥力,又是一個大難題。

江陰邑有著初步建立的衛生管理系統,僅僅是人畜糞肥的收集,就有專門的部門來管理。

而為什麽要講衛生,為什麽要收集人畜糞肥,明白這個道理的,本身就只有很小一部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