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大結局上篇(第2/10頁)

這些手段是針對楚宗的,同時林延潮下令各府縣官員將近十年來諸藩不法之事,盡數上呈刑部議處。

林延潮沒有如之前畢自嚴所提的,將宗室的審案權下放至州府。

但按照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規矩,之前宗室子弟的事是按(大夫)這個等級由禮部來管,但現在上呈至刑部,就是打算按庶人來辦了。

禮部如何處罰宗室,最多不過降爵、革祿,但刑部可以幽囚,拘發,甚至令其自裁。

當然刀子到最後還是沒有落下來,楚宗叛亂的事漸漸平息,打死於道之,劫掠庫銀,皇杠的楚宗子弟,如朱蘊鈐、朱蘊訇,朱華焦,朱蘊鈁,朱英遶等六百余人盡數被押解進京,聽候天子發落。

楚宗的事正因林延潮冷靜處置,宗室子弟紛紛自首,沒有釀成大亂,美中不足的是劫掠庫銀皇杠的數萬兩銀子,只追回了五六百兩。

但楚藩事後,仍是諸藩震動,行事有所收斂。

不過畢自嚴等數名官員卻是不滿林延潮息事寧人之所為,上疏辭官。

甚至畢自嚴還在與官員們小聚時出言,林延潮自主政以來,廢礦稅廢不成,革漕弊革不成,處置宗室等等,行事皆不利索,雷聲大雨點小,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一味求中豈能得中,甚至利用公論清議打擊政敵,轉手自固權位……

畢自嚴當年得罪宮中權貴,幸得林延潮回護方得免去大難,而今居然倒打一耙。

畢自嚴這麽說後,自有人將他的話密告林延潮。林延潮知此笑了笑,不以為然,只是順手同意畢自嚴辭官請求,另授意言官彈劾,將他黜官為民。

畢自嚴離京時,足足有數百名官員與士人前來相送。

成為草民後的畢自嚴,在鄉著書教學,數年後又起復為官,最終官至戶部尚書。其弟畢自肅亦官至遼東巡撫,史雲畢自嚴畢自肅兄弟二人皆是廉臣幹吏。

時火耗歸公在各州府已推行,但下面各州府反對的聲浪不小,也有官員乘此收斂錢財,林延潮讓門生於各省巡視,但凡有人借此漁利,一律抓拿。

而這時又有官員出來抨擊,蘇浙一帶的百姓,看到絲綢海貿之利,紛紛將種了一半的農田毀去該種作桑樹。此改稻為商之舉,背後正是海商在推波助瀾。

如此至於釀成一股富庶的蘇杭之地也出現了饑荒……糧越賣越貴……

林延潮聞此吃了一驚,海貿這才興起,商業貿易起步之初還達不到‘蠶吃人’的地步吧。但言官們仍認為海貿乃重弊,必須全面廢除,繼續回到河漕的重心來。

這令林延潮嗅到了背後陰謀的味道。

後來得知宗室勛戚見海貿暴利,於是見自己吃不到就要把鍋給砸了。

儒門一分為八,王陽明之後王學也作七支。

而事功學派也趨於分化,其中政見溫和的孫承宗一支,持此政見的官員經濟上支持有限度的通商惠工,且主張非天子不議禮,變法必由天子出,這班人多是原先儒家正統士大夫,出身東林或浙黨的官員讀書人。

還有就是如郭正域,方從哲這一支,政見居中,人數最多,持此政見的官員支持全面的通商惠工,但變法必有朝廷來主導,政治上主張天子與文官宮府一體,在下提倡四民平等。

最後就是如畢自嚴這樣激進一方,多以低級年輕官員為主,他們主張更徹底,朝廷治理以保障民生為主,提出很多諸如‘風能進,雨能進,天子不能進’的主張,同時政治上主張上廢除宗室勛戚官員的特權,限制天子的權力。

這一派人數雖少,但以敢說話而著稱。

面對這將海貿倒退回去的輿論,此方官員在新民報上發了一遍文章。

大意是,時至今日不少官員,讀書人仍不明白何為通商惠工?如此不妨讀一讀賣炭翁。

為何商販一車炭一頭牛,只值作半匹紅綃一丈綾?

為何商販的酒肆,胥吏們一日能索錢五趟,而隔壁家店鋪連商稅都不用繳?

為何朝廷要提倡四民平等,將對那些皇親國戚的司法權下放州縣?

文章篇篇所指勛貴宗室。

兩個利益集團在朝野上下掀起罵戰,有的官員提出了遏兼並,清莊田,再清丈的口號,直指大量侵吞搶占民田的勛貴宗室集團。

朝廷一年輸京漕糧四百萬石,但勛貴宗室竟要去八百萬石,每年朝廷供養勛貴宗室要用去五百五十萬兩,而朝廷連太倉收入加上地方財政一年也不過一千八百萬兩。

這時林延潮出面壓制住了兩派爭論,避免激烈的黨爭,同時承諾對海貿中的絲綢課以重稅,以避免蘇浙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農田改稻為桑。

這退讓之舉,再度被不少官員批評為軟弱,甚至以此市恩,收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