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定策之功(第3/6頁)

眼見一團雜亂,這時候天子出聲道:“夠了!”

禦座上的天子終於發話了,眾人都是向天子請罪,以示禦前失儀。

“吵成這個樣子,豈能吵出實情真相,又如何能水落石出!”天子怒斥道。

天子胸口高高起伏,顯然是聖怒非常。

“林卿。”天子點了林延潮的名字。

“臣在。”

“諸臣之中,屬你見事明了,也很敢說話,此妖書一案到底如何,你來說一說。”

林延潮聞言,心知此話不好回答。

妖書案來龍去脈要說明了很簡單。

天子當初賜給鄭貴妃閨範圖這本書的時候可能確實有些暗示,大意是你好好等待,將來會有明德皇後以妃進後之事。但是賜書之事只有天子與鄭貴妃知道,其他人不知道。

於是鄭貴妃將此書重刊,表面上是感激天子賜書之意,實際自作主張將名字列入其中,同時透過此書在官員們尋求強援。其實當初鄭貴妃拉攏林延潮時,就用過這樣的手段了。

呂坤是名臣,最重要是與清議領袖沈鯉交好。鄭貴妃借呂坤之名的,一個是因為呂坤官聲很好,二來暗示清流大臣都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但是此事被張位抓住了。

清流官員的立場,是既支持皇長子為儲君,同時也批評皇帝與執政的內閣。張位入閣後,與呂坤這些清流官員即成死敵,但是他也擁護冊立皇長子。

所以當初他授意戴士衡彈劾呂坤,一個是搞倒搞臭這些清流官員,給他們按上一個兩頭下注的惡名。其二也是利用此事,斬斷了鄭貴妃在官員中尋求支持的打算,制造一等不利於她的輿論。

之後呂坤罷官算是如願以償。

現在又作妖書案(歷史上妖書案時,張位已經罷官),羅織了魏允貞,張養蒙等政敵作為鄭貴妃的同黨。

這件事不用張位和林延潮明說,林延潮都可以猜到他是幕後主謀,當然天子,田義,鄭貴妃他們也都不蠢。不過張位在自己鎖院的時候發動此事,也算給林延潮洗脫嫌疑。

場上眾人都有利益牽涉其中,唯有林延潮可以說真正置身事外,盡管田義方才還想拉林延潮一起對張位落井下石。

林延潮想了一遍所有人的立場後言道:“啟稟陛下,妖書之事本來就是捕風捉影,其實要查也不難了。”

“比如書中乃雲,五十寶鏹、四匹彩幣,此賢妃敬賢之禮。既然貴妃娘娘贈呂坤錢財為十目所視,那麽十目所視,非一人所視,宮中必有人看見,從宮中查一查即知道是不是子虛烏有之言!”

鄭貴妃聽了點了點頭。

她根本沒有送呂坤東西,閨範圖說就是她一人重刊的。

“還有書中所雲,張養蒙、劉道亨、魏允貞等九人共謀大事,這九人鄉貫不同,科第不一,甚至為官也不在一處,如何能結黨,又如何能相互為盟約?查問一番也有真相。”

“另外妖書中最大的破綻在於,閨範圖說由皇貴妃刊於萬歷二十三年,而宮中遭遇大火是萬歷二十四年,書中稱中宮減膳時,呂坤進書給皇貴妃,只此一事即可知全書皆一派胡言。”

眾人聽林延潮說來都是點點頭,同時也都舒了一口氣。

天子微微笑了笑向鄭貴妃問道:“皇貴妃以為如何?”

鄭貴妃嫣然笑了笑道:“回稟陛下,臣妾以為林先生之言所謂明察秋毫,看來林先生不去刑部大理寺審查冤獄,著實可惜了。”

林延潮心底大罵,這是要自己‘貶官’去擔任刑部尚書,甚至大理寺卿嗎?

林延潮繼續道:“啟稟陛下,由此妖書可知,撰寫之賊固有文采,也略懂宮闈官場之事,但所知不詳,耳聽附會成文。若是身居高位者授意,怎麽會有此混淆,以至於貽笑大方。”

天子皺眉問道:“那麽依林卿的意思,就不要大舉追究了?”

林延潮道:“小民之言能掀起什麽風浪,以微臣之見,不必明察可以暗訪,最重要是安定人心。天家骨肉親情,才社稷安危所在。”

“不過微臣有一言,不得不鬥膽直言,此妖書在京中流傳如此之廣,以至於人人於字面上牽強附會,望文生義,這都是因為儲位空懸,東宮無主。若是陛下早立太子,何人會在意此書,此為陛下之過!”

此為陛下之過!

眾人聞言,都是吃了一驚。

林延潮罵完鄭貴妃,又把鍋往天子頭上蓋,何等熊心豹子膽。

不過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當今朝堂上恐怕唯有林延潮一人敢如此吧。

但見天子也習以為常地皺了皺眉頭。

林延潮續道:“微臣冒死直言,而今唯有伏乞皇上大奮乾斷,俯從群諫,早建皇長子東宮,並速舉冠婚之典,讒言自然而然可息,其禍自然而然可杜,如此社稷幸甚,萬民幸甚,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