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盡力(第2/2頁)

“那麽敢問主編,我們要怎麽做了?”

方從哲道:“聯絡認識的科道言官,一並上疏為經略申辯,至於翰林司官則去幾位輔臣那請願,但是皇長子講官那邊不可參與此事。至於明日我會在新民報上將翁,史二位的文章刊出,以正視聽!”

周如砥深以為然道:“如此太好了,方主編,經略之危可解了。”

方從哲笑了笑道:“你不怪我了?”

周如砥笑著道:“之前經略被滿朝上下猜疑時,主編沒有站出來說話,我等確有誤會一二,但現在沒事,一切都解開了。學生向主編賠不是了!”

方從哲擺了擺手笑著道:“你昨日說沒有經略哪裏有你我今日,其實不然,經略今日已是位極人臣,二品大員,榮華富貴有之,他又有何求呢?今日就算是回鄉教書,以他三元及第,繼承事功學統,將來史書上一定會有他的一筆!”

“但是你我呢?你僅滿足於史局修書,報館寫文嗎?恰恰是你我以後不能沒有經略的提攜,甚至以後經略想要激流勇退,但你我也要想盡辦法推他上去才是!”

周如砥聞言吃了一驚,他沒料到眼前這位戴著叆叇,身材瘦弱的方主編竟回說出這樣一番話。

“這話你聽不明白了嗎?大明立國兩百余年,不是修修補補可以走下去的,譬如申吳縣,王太倉他們一直不願為大動筋骨的事,但早晚有識之士會明白這條路是走不通。不變法國家必亡,不新政天下必失,此事又有誰來當之?學功先生既替我指出這條路,就要帶著我們走下去,因為這是我輩應為之事,學功先生及你我皆責無旁貸,既身入此局,就要為天下,為江山社稷做力所能及之事!”

周如礪聞言一揖到底道:“學生多謝翰長指點!”

但見方從哲溫和地笑了笑,又恢復了儒雅文士的樣子:“以後你到我的外間來做事吧!”

周如砥看了一眼主編室內外的桌子,當即道:“學生多謝翰長提攜!”

方從哲聞此滿意地點了點頭。

翰林院裏,陶望齡與袁宗道,楊道賓,唐文獻及幾位年輕翰林正在慷慨陳詞。

“敏道兄方才問得好,大宗伯與大司馬二人都是主張封貢議和,他們有什麽不同?這話正是我要說的。”

陶望齡喝一口茶,當即對眾人言道:“大司馬之議和,也是當即大多數官員的想法,他所主張出兵援朝,其意只想讓倭軍退兵就好,將來恢復到倭寇入侵朝鮮前的局面,平心而論你們是不是也是如此想的。”

不少翰林也是點了點頭。

“但豈不知在大宗伯眼底,天下之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向前的,此才為不易之易。現在倭國既出兵朝鮮,打破百余年來與我大明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那也就意味我們再將倭人趕回去,兩家互不通來往已是不能了。”

“與其如此倒不如順應天下大勢,今日一戰將倭國打服氣了,然後讓倭國如蒙古朝鮮一般向稱臣於我大明,而我大明再通過貿易從倭國賺取大量的白銀。諸位可知,倭寇俘虜已向北鎮撫司全招了,其國內盛產白銀黃金,一旦為我大明所有,將來會是什麽樣子!”

所有人目光都是露出憧憬之色。

“而大司馬如此議和,恰似別人打你一拳,你還他一下,疲於應對不說。此舉更似少年中國說裏,老大之帝國。什麽是老大之帝國?害怕變革,只思如何繼往,不敢思將來!惟保守也,故永舊;不進取也,難日新!”

“說得好!”眾人一並交口稱贊。

袁宗道點點頭心想,確實陶望齡言辭犀利,因為他在翰林院實令不少翰林都心慕事功變法之說。

袁宗道看去但見下面的翰林裏眼底已有一股火在燃燒。

袁宗道見此欣然點點頭。

隨著陶望齡這麽說,一名翰林此刻已經是忍不住起身道:“陶兄所言極是,那麽我們當怎麽辦?”

陶望齡道:“為今之計,我等當去文淵閣向元輔陳情!敢不敢去?”

幾人露出遲疑之色,這時候袁宗道站起身道:“吾願往。”

有袁宗道這麽說眾人也紛紛起身道:“吾等願為少年之中國,而不為老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