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敲竹杠(第2/2頁)

聽了宋應昌林延潮瞬間恍然大悟道:“我道是什麽?原來是加錢啊!”

宋應昌低聲道:“晉州之戰後,倭軍已有議和之意,其國主甚至親自渡海而來,若是雙方能定下盟約,那麽老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林延潮看向宋應昌問道:“時祥兄的意思?”

宋應昌道:“現在出征錢糧賬目上大概還有十幾萬,宋某想了下若是雙方議和,那麽賢弟不妨先撥出兩萬兩銀子,剩下的錢宋某東拼西湊借一萬兩。湊足三萬兩銀子!”

“可是還短兩萬?”林延潮反問道。

宋應昌道:“我與於道之有年誼,宋某不信他一點情面都不講,慢慢與他磨去,要緊是你我要先過了這一關!否則晉州之戰一旦報上去是虛誇,那麽朝廷就會追究賢弟的抗命之罪啊!石大司馬這時候對你是絕不會手下容情的。”

林延潮於此反問道:“若是倭軍不退如何?”

宋應昌道:“該讓還是需讓一些,都談到這個份上了。我看可以與倭寇達成協議,先讓他們退兵,就以割讓朝鮮三浦為談判之底線。依我看如此不怕倭人不動心。”

宋應昌的意見,就是朝鮮局面退回正德五年時的情況,當時倭國在朝鮮三浦設立倭館。

這當然與當初倭國使臣玄蘇勸林延潮以三浦倭寇之名,來承認倭軍割讓朝鮮土地的事實不同。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倭酋是個不按照套路出牌之人,若是我們稍有退讓,他必有警覺。”

“那麽依經略大人之見?”

林延潮笑了笑道:“要錢沒有!要命不給!”

宋應昌失色道:“那麽朝廷那邊如何交待?”

林延潮笑而不答。

次日,林延潮,宋應昌在行轅設宴款待隨於道之,及兵部,都察院,六科,山東,遼寧五方十幾名官員,還有戰地記者翁正春,史繼偕二人。

這十幾名官員本以為林延潮會給他們接風洗塵,但沒料到卻是普通的粗茶淡飯,不由有些失望。

於道之在席上道:“經略大人,這東征軍的將士日子過得可真是辛苦!”

林延潮道:“於司馬言重了,我等將士為朝廷效力,再大的苦也要吃的。”

於道之微微笑著道:“那可不是?朝鮮之役,朝廷先先後後都用去了近兩百萬兩銀子,能打到這個份上,全賴前後兩位經略的運籌之功啊!”

宋應昌聽了於道之這句話,面色有些難看,但他隨即平復情緒,滿臉堆起了笑容。林延潮笑道:“是啊,宋經略受封後,確實是戰戰兢兢,平壤之役滅敵上萬,斬級一千五百余,後來碧蹄館又殺倭數千余,這些並非宋經略一人之勞,而是三軍將士用命,這獎賞撫恤下去,當然就花錢如流水了,但這錢不能省啊!諸位說對不對?”

眼見林延潮一頂大帽子扣下來,眾人不得不連聲道:“正是,正是。”

於道之見林延潮化解他的這套說辭,倒也是在意料之中。

他開口道:“有功當然要賞,朝廷絕不會虧待將士,只是於某有一事不明,一個平壤之戰已是這麽多封賞下去了,那麽晉州之戰殲敵兩萬,到時候經略大人又打算向朝廷要多少的賞賜?”

“林經略宋制台,於某不是責備的意思,你們切莫誤會啊!還有一事,那麽就是戰功的勘察,晉州之戰報上朝廷,其中有多少虛浮的地方,於某不知道。但王命在身不得不詳查。於某來朝鮮前,本兵也是再三交待,國事愈發艱難,戰功愈發不可濫賞,如此既令歹人有僥幸之心,也令朝廷白白損失的錢糧。”

“所以呢?於某這麽看,這兩萬倭寇咱們要查實,從各鎮各協一層層地往上報,最後再核實。然後首級要認真查驗,埋屍首的地方也要重新翻起來再驗看過一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公!諸位以為如何?”

眾官員們都是點頭如搗蒜。

林延潮與宋應昌對視了一眼。

二人都明白,這於道之還真不是省油的燈,一套一套這是要置人於死地啊。

宋應昌給林延潮使了眼色,不可以再強頂下去,現在二人的烏紗帽可謂被於道之狠狠拿捏再手中。

“忍一時風平浪靜啊!”宋應昌在心底說道。

反觀林延潮則笑著道:“於司馬果真是心細如發,就這麽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