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皇商的好處(第2/2頁)

這一刻孫鑛感到為官之易莫過於此啊!

不過林延潮還是到了要動身離開山東的一日,原來從太倉出海五十萬石漕糧已是經梅家船隊運輸抵至了登州。

得知此事的一刻,林延潮與陳濟川,吳幼禮一起站在蓬萊閣上,看著無數舟船從遠處的大洋上駛進蓬萊水城中。

林延潮道:“當年吳王伐齊,命大夫徐承率水師渡海伐齊,迄今已有兩千載,但從南至北的海路為何走得還是如此艱難?”

陳濟川,吳幼禮一時都不知如何接話。

“讓梅家兄弟到蓬萊閣來!”

海船在蓬萊水城停泊,這一次押船來的是梅侃,梅家大爺去歲過世,梅大公子要在揚州坐鎮,維系梅家以前的關系。

而這一次北上就由梅侃押船而來。

梅侃進了蓬萊閣後即向林延潮行禮,二人自有一番寒暄。

然後林延潮設宴款待梅侃,席間林延潮問道:“從太倉來登州一路都順暢?”

“拖經略大人的福,一路上雖說有些難處,總算是不負所托。”

“哦,有何難處?是船不夠大嗎?吃不住風浪嗎?”

林延潮也想知道這主持第二年的海漕之事。

梅侃道:“那倒不是,這海運之事,船容易找,但最難的還是在能出海的水手和舵夫!”

林延潮夾了塊魚道:“不錯,我聽說江淮至山東最難的是成山之險。”

梅侃放下筷子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去歲從太倉至天津,我們也是從五月從劉家港開洋,轉過撐腳沙,至三沙洋子江,東北至扁擔沙大洪,萬裏長灘,然後順風沿東北行一千多裏至黑水洋,然後從西北轉過成山與劉島,七月即抵至天津。”

“最後返回江南,當時雖招募了不少老成的水手舵夫,但沿途不時遭逆風淺灘,最難的還是過成山這一地,折了好幾艘船!”

林延潮聞言不由惋惜。

梅侃笑了笑道:“經略大人,但今年我們新開了一條海路已是熟練多了,不僅更快,且一艘未沉!”

林延潮問道:“哦?一艘未沉?”

梅侃見林延潮神色問道:“經略大人可是擔心什麽?”

林延潮道:“我當初提議海漕之法,就是因為河漕不便利之故。但是海漕的風險在於海上茫然未知!若是你們梅家熟練於此事,不怕有人眼紅嗎?朝廷會將此事收回去去辦!”

梅侃哈哈一笑道:“就是要朝廷辦,朝廷也辦不來啊!”

“何出此言?”

梅侃道:“其實海運並沒什麽艱難的,從南至北從北至南,外人看來路途萬裏,十分畏懼海途,但其實要駛萬年船最要緊的還是招募慣熟的梢公,使司其事。”

“如好的船工能針路定船向,夜觀紫薇使海船於大洋之中不迷航,白日能觀天象以蔔大風大潮,這些事情熟練的船工無不知曉,除外還要知道選擇何處避風,遇到淺灘之處,要尋熟練船工點篙以免觸礁,再雇傭久於海上的人為號船作為船隊的前驅,如此一名水手在我這裏兩個月所得更勝於外頭三年所得。”

“經略大人敢問一聲,這雇役的錢朝廷肯給嗎?就算朝廷肯給,朝廷能知道哪個是熟練船工,哪個是湊數的嗎?”

林延潮聞言點了點頭,這是體制一直的問題,對於人才的不重視啊。但對於梅家這樣的航海商人,卻可以讓人盡其才,老船工老水手都是用高薪留下的,沒有一個吃閑飯的,假以時日這些人都是寶貴的航海人才。

林延潮道:“既然如此,海運的事朝廷介入不了,那麽以後朝廷放開海禁,你們又怎麽辦?”

梅侃笑著道:“那更不擔心了!”

“哦?怎麽說?”

梅侃道:“經略大人,梅家動用這麽多錢買的皇商不是白買。你看這船從太倉來,這一路上沿海行來,除了運載貨物,總要停靠補給吃食淡水,遇到風浪要進港避風吧。我們梅家的船掛著皇商的旗號盡管隨意停泊。但是其他海商停泊之後,難免與河上一樣遭到當地各種刁難盤剝,若是不願停靠嘛,那麽船上吃食淡水就裝得多了,如此貨物就載得少了,反正我們怎麽樣都不吃虧!”

林延潮點了點頭心想,果真是商人家啊,什麽情況都給你想好了,難怪敢攬下皇商這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