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兄長立功了(第2/2頁)

孫鑛走出大堂後,文巡捕迎了上來。孫鑛道:“楚大江真是經略的故人,你回頭給老夫備幾樣水禮送到他府上。”

文巡捕當即稱是。他明白林延潮既與楚大江有舊,那麽萬一對方給林延潮這樣欽差大臣遞些什麽話,很可能就對孫鑛不利,甚至過一兩日就會傳到整個朝堂上。所以孫鑛也必須結好於楚大江。

水禮就是酒食這樣的普通禮物,孫鑛是清官尚且如此,那下面的官員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孫鑛走後,林延潮與楚大江重新敘了一番舊。

“現在河漕上的事現在都由丘先生與鐘螺子打理著,眼下事情已經上了正軌,經過上一次鬧漕,以及付漕台的整治,下面的弟兄日子已是好了許多。鐘騾子對經略大人是一直感恩在心,至於丘先生近來身子不太好,大多事都是鐘螺子在做主,原先山東響馬李二回已是漕軍把總,現在由他在替下官照看著。”

林延潮點點頭。

河漕的事情已經十分糜爛,如楚大江這樣的運軍已經逃亡了大半,所以運軍只好拿出部分利益,讓鐘螺子這樣更下層的百姓作為水手,纖夫,讓他們自己應對沿河貪官汙吏的剝削。

朝廷對此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現在運軍裏面有楚大江,下面還有鐘螺子,使得他對河漕上的掌控反而強過對海漕上的控制。

當然林延潮今日承認與楚大江的關系,也是為了日後名正言順介入河漕的事埋下一個伏筆。

“河漕的事先放一邊,咱們還是以公事為先,你現在身為海防副總兵,先說說山東海防?”

楚大江聞此對林延潮更加佩服:“沿海的戍兵早已是不堪一戰,唯有營兵可以上陣禦敵一二,就是末將下面各府的民軍也是強過戍軍,一旦倭寇真得渡海而來,恐怕很難抵擋!”

林延潮暗嘆,天津已是如此,山東情況更差!

“今年山東又在鬧春荒,老百姓四處逃荒,戍軍幾乎都要餓死了,好幾個地方逃得不足原先兵額的三分之一,就算剩下的那些人又哪裏有力氣上陣殺敵,就是營兵雖說衣食還給得起,但也是欠餉兩三年了。之前竟還要在山東買糧輸朝,這不是笑話,如此恐怕先鬧起民變來。大人,這朝廷真的就撥不出一點錢來嗎?”

林延潮聞言默然了一會道:“朝廷連九邊的邊軍都在欠餉,之前還鬧出了一個寧夏之亂,至於咱們山東……一時恐怕顧不上了。不過你暫不必憂心,昨日孫中丞與我知會過,我已上疏朝廷給山東減免去今年的稅賦。”

楚大江聞言道:“那末將真要替山東的父老鄉親感激經略大人了。”

林延潮道:“舉手之勞而已,當務之急,還是在山東大舉囤種番薯備荒,讓百姓自食其力!另外從今年起,我等也要未雨綢繆了……你可知以往倭寇進犯山東時,從何處補給淡水?有哪些倭好?又有哪些是山東本地所產的?”

楚大江細思道:“據下官所知,倭寇西來多是在洋山島補給。”

當時航海淡水不容易保存,盡管有些人知道將淡水煮開後能保存更長,但最多也不超過半個月,所以必須找淡水補給點。

而明初倭寇多是三島倭寇,後來擴大至九州等等,他們來明朝選擇的補給點,正是今日崎嶇列島的大洋島,小洋島。

“至於倭好,末將所知的以往倭寇多是搶奪糧草,除此以外的倭好還有絲、絲綿、布、綿紬、錦繡、紅線、水銀、藥材、針、鐵練、鐵鍋、磁器、古文錢、古名畫、古名字、古書、藥材、氈毯、馬背氈、粉、小食籮、漆器、醋等等。另外還不時虜劫人口。”

林延潮問得很細,將楚大江的話與之前談話過的孫鑛,以及其他山東官員相互印證,然後得出一個更加客觀的結論。

正待這時楚大江突然道:“是了,末將差點忘了一事!經略大人的兄長這一次立功了!”

林延潮正在喝茶,聽了楚大江的話頓時有些猝不及防,茶水也有少許灑在了衣襟旁。

之前林延壽說要立軍功,所以林延潮將他派到山東讓楚大江照看。而楚大江也是為了避嫌,又暗暗托他人照看,原本林延潮是讓他待在後方安靜度日,不要亂搞事,但楚大江居然說林延壽立功了,這不是很可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