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大員(第2/2頁)

林延潮聞此這才下了船。

劉東星直隸人士,隆慶二年進士與當今次輔趙志臯同科,其是庶吉士出身,散館後任刑部主事,然後一路升遷至保定巡撫。

卻說劉東星身為保定巡撫,為何不駐在真定反而在天津。

原來是汛期巡防,保定巡撫一般是執行是‘防虜重秋,防倭重春’的策略。春季時駐紮天津,以防海上倭寇入侵,秋季時再移駐真定,以防秋季北方蒙古入寇。

林延潮見到劉東星,於是笑著以前輩相稱,而劉東星知林延潮年紀雖輕,但官場資歷卻不淺。而且這一次他奉命經略朝鮮,雖不節制兵馬,但薊遼,山東,直隸各地大小文官都必須聽他調遣。

所以劉東星根本不敢以翰林前輩自居,於是各自以官場上一套稱呼。

然後林延潮看向了劉綎,但見對方雄赳赳地按刀在旁,不過見了林延潮仍是以官場上的禮儀相見,看來絲毫並沒有如傳聞中所言那樣看不慣文官。

但是林延潮卻敏銳地感覺劉東星與劉綎之間似乎有些不和。

林延潮對劉綎問道:“總戎到了天津多久?兵馬駐紮在哪裏?”

劉綎一聽臉一下子就紅了,他看了劉東星一眼,然後向林延潮道:“回稟經略,末將已抵至天津五六日了,人馬都駐紮在離城十裏的偏僻之地,就食艱難。末將數度懇請,但撫臣有令不許兵馬入城。”

好啊,一見面就開撕!

林延潮聞言看向劉東星,但見對方也是漲紅了臉當即向林延潮奏道:“啟稟經略,自去年朝廷征調大軍援朝以來,兵馬所經皆就食於天津,但今歲以來天津、靜海、滄州、河間又遭旱災,米價飛漲,是民不聊生。”

“下官雖已命地方官員著力供應軍糧,但難免仍有不足之處。未免軍兵過境滋擾,安定百姓,故而下官讓劉總兵將人馬駐紮在偏僻之地。更何況眾所周知,劉總兵所部軍紀不甚嚴明!”

劉綎一聽不由作色,文官口中之刀,真可謂殺人不見血。

林延潮在官場多年,對於其中細故當然明白,何況劉東星之言倒也並非全然抹黑。

兩邊在打官司,林延潮兩邊都不好偏袒。他想了想問道:“為何不安排劉總兵所部立即乘船出海呢?是否海船尚未籌備?”

劉東星額上冒汗道:“還在等候兵部調令,尚且不知是先運兵出海,還是先運糧出海。”

林延潮略一沉思,當即道:“我會向兵部請調令,先準備運船將劉總兵所部運至登州就食。”

“登州?聽聞山東也是缺糧。”

林延潮笑道:“無妨,南方的漕糧馬上會從淮安出海抵至登州。至於眼下劉總兵所部,中丞務必供給充足,萬萬不可讓東征的將士缺衣少食。”

“但是啟稟經略,天津本地的糧秣,已經見底了。”

林延潮道:“無妨,我會奏請朝廷截留十萬石河漕之糧補充地方,以解民困。”

“截留漕糧?”劉東星露出不可置信之色。

“怎麽中丞不信?”林延潮瞟了劉東星一眼。

劉東星頓時恍然醒悟,大罵自己糊塗,為了讓林延潮以二品大員出鎮,身為宰相的王錫爵不惜屈尊親自到他府上相請。

而這截留漕糧的事,由他所請恐怕要與朝廷打一場官司,就算打了官司也未必能如願,但對於林延潮而言,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劉東星當即堆起笑容向劉綎道:“劉總兵放心,軍糧馬上就會源源不斷供至,以往怠慢之處,還望見諒。”

劉綎聞言也是不敢置信,林延潮一句話就解決他這個天大難題。劉東星前倨後恭不是因為自己,是因為林延潮。

什麽叫朝廷大員?

如這樣自己抓破頭皮也解決不了的難事,對方只是一句話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下官已是略備薄酒為經略接風洗塵,還請經略賞光!給咱們天津大小官員一個薄面啊!”

聽劉東星這麽說,其余官員都是紛紛稱是。

林延潮笑了笑道:“中丞這酒,林某是一定要喝的,但不急一時,趁著咱們地方官員都在,我等回衙先談正事!先公方能後私嘛,各位以為如何?”

劉東星,劉綎聞言都是心底一凜,然後連聲道:“經略,所言極是,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