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離去(第2/4頁)

王錫爵道:“陛下聖明,謀慮周全此臣所不能及也,那麽改讓宋應昌為薊遼總督,節制入朝兵馬,禮部尚書林延潮則為經略,全權授其與倭國戰和封貢之事,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天子道:“就以此擬旨吧!朝鮮之事一了,就讓他回鄉教書吧!”

林府書房之中。

林延潮一面寫信,一面聽著身旁的陳濟川奏事。

“老爺,內閣大學士陸光祖向天子上了辭疏。”

林延潮點了點頭,陸光祖辭相之事,看起來波瀾不驚,依他看來還會得一個馳驛還鄉的體面。

然後林延潮向陳濟川道:“兵部工部那邊於魯密銃可有回音?”

“兵部工部都已是答允,先加急打造魯密銃一千件,以緩解前線急需。但是對於保奏趙士楨,徐光啟兩位,兵部工部的意思是要等打造出魯密銃試射之後再議。”

林延潮不以為然地道:“事事都打個折扣,難道王太倉之前沒有吩咐嗎?也好,待我與石東明再好好分說。”

陳濟川道:“老爺還有一事,前幾日……前幾日孫稚繩去了首揆府上。”

林延潮繼續寫信片刻,寫畢後擱筆在旁對陳濟川道:“去後可有下文?”

陳濟川道:“沒有,孫稚繩這兩日一直沒有到府上,倒是昨日陶周望過府一趟,小人去旁敲側擊了一番倒是問出原來是首揆出面招攬孫稚繩。”

“但是卻給孫稚繩拒絕。”

林延潮聞言微微皺眉。陳濟川道:“孫稚繩拒絕首揆之延攬,小人並不奇怪,若是他答允了他就不是孫稚繩了。但是他明知去了首揆府上也不怕嫌疑,來與老爺解釋,小人想來此事倒是有些不妥。”

林延潮笑了笑道:“你以為孫稚繩不願解釋,否則陶周望怎麽會如此巧來府一趟。”

陳濟川道:“小人也有如此猜想,但小人總以為孫稚繩有……有自立門戶之心。”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到:“此人各有志。”

陳濟川道:“老爺當年是申相爺的得意門生,而自申相爺退後,老爺立於朝一直是群而不黨。但依今日看來,老爺去朝鮮後,孫稚繩於朝中怕是要獨樹一幟,既不肯趨於內閣,也不肯趨於清流。”

林延潮離椅起身,看向書房窗外的竹林道:“稚繩看來是把我的話聽進去了。”

“老爺,何有此言?”

林延潮道:“我當初告訴稚繩,不要聽從他人的話,就是生怕他陷入黨爭,我們是要做事的人,將來無論哪邊贏了都要用我們。但君子不黨,難免其禍無援,故而就必須將注押在皇長子的身份。王太倉此人倒不是食言的人,再如何稚繩也是他的門生,就算他不念此,也要念在聖心,所以王太倉定會推舉他為皇長子的講官。”

“有了皇長子講官的名義,無論內閣,還有清流,都要敬他三分,如此就可以在朝中安如泰山!”

陳濟川難過地道:“老爺為孫稚繩作了這麽多,但唯獨自己卻要離開朝堂。”

林延潮道:“我不是為稚繩,而為了社稷,我離開朝堂就是把路讓出來,讓他們眼前的路寬一些,如此方能出一頭之地,哪裏又有遙控朝政的想法呢?退而心有不甘,那麽又何必要退呢?”

“既是要激流勇進,那麽就退了好了,無需生反復之意。若是天子知道對稚繩他們也是不好。說到底孫稚繩要如何兼濟天下,就看他如何去辦好了,將來的路如何走就看他自己了。”

說到這裏,林延潮則是笑了笑,陳濟川也是有些釋然。

林延潮道:“平朝之後,吾即了卻君王天下事。那時就是我回鄉之時,以後不會再出山了,我這裏已書信給徐火勃,讓他專心教授諸生,除了教授文章之外,我還打算在鰲峰書院開格物一學,到時請他四處尋訪格物人才……孩子想學什麽就學什麽……不拘於有用無用……到時我還想……”

陳濟川聽著林延潮說著對鰲峰書院的種種規劃,心底卻不是滋味。

林延潮看陳濟川臉色笑了笑道:“濟川,我們讀書人啊,既要有人為民請命,仗義執言,以死直諫。也要有人默默耕耘,傳道授業,薪盡火傳,不是在為先聖繼絕學的路上,就在為天下百姓開萬世之太平。我並非一定要有志於天下,也可星火燎原!”

說話之間,忽外頭道有聖旨到。

林延潮聞言露出欣然的笑意,對陳濟川道:“更衣迎旨!”

次日天子頒布明旨,令皇長子移居慈慶宮。

慈慶宮位於紫禁城東外路,也就是世人所稱的東宮。

令皇長子居東宮的消息一出,聞此百官無不歡呼雀躍,甚至面朝東宮的方向叩拜。

而皇長子也不用住在深宮之中擔驚受怕,終於可以有寢宮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