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焚詔(第2/4頁)

二人當即離去,走出禮部大門時,再回望了堂上。

李由忍不住對王五道:“林三元居然敢焚詔,難道不知皇上知道此事後,他會被免職戍邊嗎?”

王五嘆道:“公公有所不知,林侯官引燭焚詔,就是效仿李沆之舉,若是皇上重責,豈非告訴天下,皇上的氣量不如宋真宗嗎?相反林侯官還因此名盛天下,更在當年上天下為公疏之時。”

李由搖了搖頭,二人不由皆垂頭喪氣而去。至於禮科給事中也是趕緊趕回六科稟告此事。

李由,王五終於離去,此刻天色越來越暗。

禮部眾官員此刻都以林延潮馬首是瞻。

林延潮對左右官員道:“林某出手焚詔,事出於急切未來得及與諸位商議,還請恕罪!”

眾官員齊道:“我心與大宗伯心皆同。”

林延潮道:“不過有的話此刻林某要與諸位說明白。此詔出自於中旨,吾身為禮臣之前不曾聞之,恐怕禮科科臣,禮部部臣,甚至內閣同官亦事先皆未曾聞之。此置我等大臣於何地?”

林延潮此言一出,禮部眾官員們紛紛道:“不錯,大宗伯所言極是。”

“之前並沒有詔書下禮部。”

右侍郎趙用賢道:“事必期於先定,而後可以必行,言必采於眾人,而後可以必信。皇上不與大臣商議,而下中旨,此實為違制!”

林延潮道:“此為一也,若是三王並封,則冠服宮室混而無別,車馬儀伏雜而無章,府僚庶采同而無辨,三王名分不正,如此猜望愈多。皇上雖明諭戶曉,亦豈能解臣民之惑,息道路之疑乎?此為二也!”

“今首輔大學士平日以忠義自負,千裏拜相海內無不延頸而望,但皇上以三王並封之意手詔於內閣,首輔大學士不采群議,不與百官相商,不能使皇上處無過之地。此詔書本應該有內閣封還,縱然元輔不能如引燭焚詔,但當如李泌委屈而叩請,反而如旨擬命。內閣不封還,我林延潮身為禮臣,司天下禮法之事,見此違制不得不引燭焚詔,此為三也!”

眾禮部的官員聞此都是點了點頭,此事於情於理皆合乎於禮字。

林延潮道:“不過縱然如此,林某還是愧對皇上的隆恩,此刻唯有引咎回府等待聖命,各位告辭!”

林延潮與眾官員作了一個環揖,眾官員們送林延潮後,一時愣在原地不知如何處置。

禮部官員自儀制司郎中何喬遠以下的郎中,員外郎,主事們都是圍著左侍郎韓世能,右侍郎趙用賢一並問道:“如何是好?”

“兩位部堂,如之奈何啊?”

韓世能,趙用賢二人對視一眼。

韓世能雖是左侍郎,但他行事中庸,怕擔責任於是向趙用賢問道:“趙少宗伯以為如何?”

此刻在禮部衙中,眾官員都是看向趙用賢,但見其厚實的腰身如山巒般凝實。

趙用賢略一沉吟旁顧左右道:“昔李迪不肯從談,楊億不從草制,今大宗伯焚詔,此皆乃我等文臣的風骨,我等雖是不才,也當為此略盡綿薄之力啊!”

眾官員紛紛點頭道:“不錯,方才大宗伯也說了,三王並封出自中旨,內閣不封駁詔書,竟以敕下部,此責當在於首輔!”

“不錯,此事當請教元輔一二。”

“什麽叫請教,當稱作質問!”

“誰願去?”

“吾去!”

“願同往!”

“同去!”

眾官員們紛紛言之,當即所有禮部的官員一並前往找王錫爵質問。

而就在此刻,文淵閣裏的王錫爵有些心神不寧。

茶盅數次在他手裏舉起又是放下。王錫爵沉思著這一次三王並封之策。

他明白此策很可能會引起下面官員的激烈反應,如果禮部尚書站在自己一邊,他倒可以緩一緩,但若是不能,那麽這就直指向自己了。

因為最重要一點就是程序不對。

比如三王並封真正的流程,應是由下面官員奏請,內閣替天子批示寫上禮部知道幾個字讓禮部部議,然後禮部寫出議覆本上奏,內閣再對議覆本票擬,然後天子批紅,最後六科抄發。

而此事最大的問題,就是繞過禮部,出自於中旨。

雖說王錫爵與天子之前有默契在先,但是天子沒有提及皇長子認皇後之事,這封詔書王錫爵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是可以封駁的。

之前王家屏,許國因不能揣摩聖意而離朝的下場,他是看在眼底了。他剛回朝,又才任首輔,不能將天子弄得下不了台。故而王錫爵沒有封還聖旨,而是依旨寫敕。

當然若是讓自己緩個數日,讓羅萬化替代林延潮為禮部尚書,那麽此事就很有把握了。但是林延潮要走未走,天子又還是太心急了,急切要以三王並封之事堵住言官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