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三王並封(第2/3頁)

陳濟川道:“老爺,這一次為何一開始不推孫稚繩,而是推了李九我,當初陳公公不是早說了聖眷在孫稚繩嗎?”

林延潮道:“正是聖眷在孫稚繩,所以我才不推舉他,而是將這個機會留給陛下,如此我也能多推舉一人。至於我推舉李九我,一來是因為當初王山陰離京時曾向我舉薦過,二來是打算讓他為皇長子講官之長。”

林延潮一口氣給天子推舉了十名皇長子講官,但是孫繼臯,盛訥是侍講學士,蕭良有是國子監祭酒,他們三人都是有正式的差事在身,所以不能真正擔任皇長子講官,成為侍從之官。

三人就是掛個名而已。

至於剩下八名講官,資歷最高的當屬萬歷十一年進士的李廷機,如此順理成章的他成為講官之長。

林延潮對李廷機早有安排,但沒想到他卻主動上門,這倒是令林延潮對李廷機有幾分刮目相看。

到了萬歷二十年的歲末,首輔王錫爵終於抵達了京師。

王錫爵甫一到京,天子當即令他以首輔佐理國事。而王錫爵則單獨請求天子接見。

於是天子同意乾清宮暖閣接見了王錫爵。

大冬天裏,剛拜受了新命的王錫爵一身大紅坐蟒的衣袍行走在宮墻之間。

沿途的內侍見了王錫爵無不退避一旁。

到了乾清宮門前,張誠,田義,陳矩這三個最炙手可熱的內監在門前一並迎候。

而距離乾清宮門還有段距離,引導王錫爵前行,打傘隨侍太監們即已是一排跪下道:“見過老祖宗!”

張誠,田義,陳矩則沒有理會,一並上前都是滿臉堆笑道:“王老先生,終於把盼回來了。”

王錫爵見了這三位天子面前的紅人,只是微微點頭就算答禮了,話也不多說半句。

幾個人都早知道王錫爵脾氣。

張誠笑著道:“皇上就在暖閣,王老先生讓咱家給你帶路。”

隨即張誠神色一冷對左右道:“這麽冷的天還不快給王老先生讓道,佇在門前作什麽?”

聽張誠這麽說左右一並讓開大道。

王錫爵則始終負手,看了張誠一眼淡淡地道:“有勞公公了。”

說完王錫爵舉步入內,張誠恭敬地陪侍在旁。

陳矩,田義二人站在乾清宮門前看著王錫爵,張誠二人的背影。

田義冷笑道:“看咱們新首輔的架子怎麽比當年的張太嶽還大呢?張太嶽見馮雙林時也沒有這麽狂吧。”

陳矩道:“我看王老先生不是架子大,而是他的眼中根本沒有咱們這幫閹人。”

田義叉著雙手道:“我看就算心底看不起,也不至於連稍假辭色也不會吧。”

陳矩道:“君子者表裏如一啊!”

田義怒道:“是麽,那我早晚讓王老先生這位君子好好認識一下何為小人。”

陳矩聞言則笑了笑。

乾清宮暖閣。

王錫爵入內後一見高高在上的天子,即是連忙上前數步,跪拜在地泣道:“老臣去國逾年,在家事親,八辭君命,求遠退卻反進。諸公當事在先,老臣卻以老成起廢者矣,一旦即蒙召起,即驟居首揆者,得陛下三命五召,老臣實在愧對陛下這高天厚地的隆恩。”

王錫爵言辭懇切,耿耿忠心溢於言表,這一番話下連天子也不由十分感動。

“先生快快平身,咱們君臣坐著說話。”

見王錫爵坐下後,天子道:“元輔來京了就好,眼下國家多事,寧夏雖平,但東事又起,朕這幾個月是焦頭爛額,還指望元輔替朕挑起這天下這擔子來。”

王錫爵連忙奏道:“老臣惶恐,老臣不怕事,但唯恐的是一身不能酬萬恩,小勤不足補大負。老臣還望陛下能多簡時賢,共參密務,而不以天下大事都專寄於臣。”

天子道:“朕知道了。眼下朕正好有一件事要與元輔相商。之前皇長子出閣讀書之事,朕與趙次輔及禮部尚書都是商議過了。禮臣建言,皇長子明年正月出閣讀書,皇三子改在三月,趙次輔也是認可,現在元輔回朝了,此事朕想當面咨詢先生。”

王錫爵略一沉吟然後道:“老臣以為禮部尚書林延潮此策不妥。”

天子臉色一變問道:“先生為何這麽說?朕以為林卿此計可以啊。”

王錫爵道:“陛下,若是正月立皇長子,那自是順理成章,但到了三月再立皇三子,百官群起反對那麽如何?”

“對於禮部尚書而言,皇長子出閣讀書他們即已是辦成差事,至於皇三子三月是否出閣讀書,他能替百官應承了陛下嗎?”

天子聞言恍然明白道:“原來如此,若非先生提醒,朕差一點誤了事,讓他們不費一兵一卒即辦成了差事。”

王錫爵當即道:“陛下,為人臣者,當揚君美,而不可自以為名。當圖濟國事,而不可自以為功。有的大臣口口聲聲所言事功,即是自居其名自居其功,如此之臣還請陛下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