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賽馬相馬(第2/2頁)

“這一點不如你,你無論旁人如何說,旁人如何看,你就是要做官事功的,有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

林延潮道:“我哪裏有元輔說得這樣,元輔先回鄉一二,等待時日一過天子必會想起你的好來,到時……”

王家屏聞言淡淡地笑著道:“我這一回鄉就不會再出山了,說來還是那點面子放不下,不過話說得這裏,我觀你同鄉李廷機,此人在翰院為官,耐煩瑣,任怨譏,大有陶士行風範。此人是位人才,可值得將來栽培一番。”

林延潮沒有料到王家屏話鋒一轉突然給他薦了李廷機來。他現在正在考慮誰能夠取代孫承宗,結果王家屏就推舉了李廷機,換了旁人林延潮肯定要當面問一句,兄台與李九我有舊乎?

但對於王家屏的舉薦,他還是認真地道:“多謝元輔。”

王家屏笑了笑道:“我還聽得宗海近來與石司馬頗有不和,其實拂逆之事,我等為官之人哪裏避得過,昔日張江陵在位時,當朝諸公有拂逆他者即趕出朝堂去,甚至有‘蘭芝當道,不得不除’之言,如此所為就與權臣無二了。”

“宗海言事功,張江陵言變法,我生怕你們二人將來會走到一個路子上去,故而良言數句,張江陵之失還在於急切於一時,天下之事,不是非我不可,不妨可以留待成全後人,借老弟一句話言之那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當年若我是張江陵定然以大事托付於老弟你,如此身後身前皆可以保全也!”

林延潮聽到這裏,終於明白了王家屏這一番話裏苦心,當即道:“多謝元輔之教,宗海明白了。”

從王家屏府裏出來,林延潮坐在轎裏想了很多。

王家屏的話讓他想起,張居正之失在於沒有找到自己的衣缽傳人,故而導致了最後人亡政息的局面。

打個比方萬一現在林延潮突然下野,政治生涯結束,那麽誰可以接過自己旗幟,或者說自己可以通過誰在幕後推動朝局呢?

正如王家屏所言,要辦大事僅靠自己一人不行,甚至要改革要事功,這並非一代人之力可以辦到,這也是曾國藩所言‘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要義’。

以往林延潮認為上一段的關鍵字在‘選替手’,現在經過王家屏一番話,認為是在‘多選替手’上。

孫承宗自有他的優點,但他之優點也是他之缺點。而且林延潮與孫承宗的關系還有許多不確定在其中。

那其他人中呢?

如陶望齡,袁宗道二人都是林延潮的得意門生,但二人文人之氣太重,只能傳其道不能傳其業。

方從哲事自己十分恭敬,但失於太圓滑,怕關鍵之時靠不住。

葉向高,李廷機倒是不錯人選,但終究是同鄉同案同學,沒有師生名份。

郭正域倒是不錯,可惜不是翰林,入閣機會太渺茫了。

還有蕭良有,李汝華,鐘羽正等等,他們雖都是人才,可畢竟不是一手栽培出來的。

所以不好選,真的是不好選,人都有缺點,豈有完美之人。

在忠心與才幹之間當如何取舍呢?

現在從王家屏的話裏,林延潮放棄了單從自己門生裏選拔的想法。

只要能辦得成大事,於國家有利就行,至於以後是不是聽自己的話則可次之。重用心腹,不問才具,這不是古今結黨營私之敗嗎?

正是‘寧賽馬,不相馬’。

不過為了回應宋應昌,林延潮仍是向他推舉郭正域。

之前陸光祖答允過林延潮提拔郭正域為太常寺卿。但郭正域卻因患病,錯過了這一次任命。現在郭正域病好了,林延潮打算再次推舉郭正域,讓他在前線獲得軍功。畢竟郭正域是自己門下僅次於孫承宗的得意弟子。

林延潮向宋應昌推舉後,郭正域即出任山東右布政使。

至於王家屏推薦的李廷機,以及自己一直青眼有加的方從哲,林延潮則另外有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