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登頂(第2/2頁)

翁正春不置可否,遙遙一拱然後與盧義誠擦身而過,直往金鑾殿而去。

翁正春之前也不是沒想過高中時在盧義誠面前來出口惡氣,但真正高中後卻覺得出口氣的事已不那麽重要。

他看著面前的宏偉的金鑾殿突然想起,年少時父親攜他登山,一路疲憊登頂後,終於見到那旭日光芒萬丈之狀。

想到這裏他欣然一笑。

到了第二日,文華殿。

殿試的卷子已是從匣子裏打開呈放在案上,而十名讀卷官各坐於一小桌旁,然後圍作一圈。

然後殿試的受卷官持卷一一分於每個讀卷官的桌上。

試卷布完,每名讀卷官約有三十余卷。然後他們才開始批閱卷子。

殿試的規矩,一直都是‘圈不見點’,‘尖不見直’。

就是一張卷子上若用圈(第一等),則卷子上不可見點(第三等)。若是用直(第四等),那麽卷子上不可用尖(第二等)。

如此文華殿內,眾大臣們坐著批卷,一名讀卷官批完再呈送第二名讀卷官,然後依次轉下去。

一名士子殿試成績的好壞,其實很大就取決於第一個批閱卷子的讀卷官。

次輔趙志臯年事已高,精力很是不濟,但他偏偏是首席讀卷官。

批了幾卷後,趙志臯已是難以為繼。

坐在趙志臯下首的陸光祖看了對方一眼,不由搖了搖頭。

他雖也是上了年紀,但目力精力都不遜色於年輕的時多少。現在的陸光祖既不老邁昏聵,也不年輕資淺,若能入閣當有一翻作為。

陸光祖不動聲色已是批了十余卷遞給下首的楊俊民,而上首趙志臯才送來了三卷。

他又看了其他幾名官員,包括下首的楊俊民都與他差不多,唯獨林延潮……已經將手裏的三十余卷盡數批改完畢,正在開始看楊俊民轉給他的卷子。

陸光祖看了林延潮一眼,心底大生警惕之意,此子如此年富力強,若我他日入閣,恐怕難以駕馭啊!

陸光祖搖了搖頭繼續批卷。

又過半日,十位讀卷官已是各自不同。

趙志臯桌旁的卷子已是高壘,猶如堰塞湖般令人擔憂,陸光祖再看林延潮一眼,但見對方卷子也是高高堆起。

陸光祖頓時領悟,此子是不願在眾人面前顯長。

陸光祖目光一凝繼續批卷,他倒有心顯能,是眾讀卷官批閱最快的。

足足耗了一天(主要是等趙志臯)三百余卷方才批閱完畢。

最後眾人議定頭十二卷面陳天子禦覽。

在一卷去留之上,兵部尚書石星與林延潮起了爭執。

但見兵部尚書持卷道:“今日殿試議的是中興二字,此卷下筆千言,文采斐然,議論也足有見地,所倡強兵富國十策雖說是書生之見,但也有一二值得稱道地方,唯獨這一句‘民為父絕君,不可為君絕父’實為楊墨之言,非我儒者之意!故而吾以為此卷不可面君!”

而林延潮是支持的,他道:“大司馬此言差矣,當年孟子有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言何意?就是先家而後國的道理,我等儒者一生以修齊治平四字磨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由內及外的道理。哪裏有先治平,再修齊之說?”

石星與林延潮不是第一次掐架了。但見石星冷笑道:“此言荒謬了,吾為兵部尚書,若是聽聞下面有兵卒為天子去打戰,屢戰屢逃。朝廷拿而問之,此人說我家中有老夫要贍養,故而不敢死。你說難道我還要憑他是個孝子而讓他當官不成?”

林延潮道:“當年王吉有雲,寧為孝子,不為忠臣,天下譽之。為人子盡孝心,此是人之常情,而保家衛國此朝廷之義。士卒不敢戰而逃,是因為朝廷不能為他安頓父母,這是朝廷過失,又怎麽能怪在人子的盡孝之心上?”

“先孝而後忠,此乃人心,我等為官為學當本於此,別說大司馬就算是聖人也不可奪此理!而天下百姓若人人都能盡孝於父母,那麽也必人人能盡忠於國家。”

石星與林延潮爭執一陣,不少官員都是贊同道:“大宗伯所言在理,我等也不是常言求忠臣於孝子之門,這就是先盡孝再盡忠的道理。”

最後林延潮勝了石星一籌,將此卷面呈禦覽。

石星聞此後黑著一張臉,這是他與林延潮的辯論中,少數幾次輸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