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海漕(第3/4頁)

畢自嚴笑道:“你們沒聽他們說了嗎?一個人造反不行,但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到了這個時候官府也不得不重視啊!再說他們又不是占了官府,而是去扔纖繩,朝廷不會重責的。”

史繼偕道:“非也,官府怕百姓扔農具是怕耽誤了農時,但丟纖繩必然耽誤了明年的漕期,如此朝廷必會降罪,若沒有有力大臣在朝中為他們說話,這些纖夫恐怕就要當罪了。”

“這些纖夫雖都是好勇鬥狠之徒,但說到底還是無辜之人。沒料到這一次咱們進京能碰到這樣的事。”

翁正春聞言嘆道:“古往今來從書中讀到百姓之疾苦,令人聞之傷心落淚,但見之更令人觸目驚心。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正是如此了。咱們這一次進京要將這裏的情況稟告給大宗伯!”

“正是大宗伯必能夠為民請命,他必會主持公道,解決這漕運難題。”

三人此刻達成了一致。

就在翁正春,史繼偕,畢自嚴三人進京的時候,這一次沿運河數縣罷工之事,地方早已經通過加急稟告至京。

地方官員的奏章抵至內閣時,王家屏當即是吃了一驚,一時不知如何處理。

以往的內閣遇到了棘手的事,一般都是首輔與幾個閣老之間商議,但是咱們這位首輔遇到棘手事時竟是無人商議。

次輔趙志臯不管事,三輔張位還未抵京,所以王家屏在內閣一直是沒有幫手。

王家屏當即道:“請漕河總督付知遠到閣一趟,他到之時,再請次輔到公堂議事。”

不一個時辰二人都到了,王家屏來到公堂,一見二人道:“兩位大人,漕船出事了。”

當即王家屏細細說了一遍,連趙志臯臉色現在也是很凝重。

付知遠道:“不意我剛剛到京,竟出了鬧漕這樣的事。”

趙志臯道:“漕台剛剛至京,那麽既出了漕船不能回空之事,要先問責漕運總兵。”

王家屏道:“問是要問的,但眼下運河這麽多地方鬧漕,以至於漕船不能按時回空,如此明年就不能兌運開行。”

“立即平息此事不行嗎?”

王家屏搖了搖頭道:“這一次鬧漕來得實在突然,聽聞拉纖的纖工都將纖繩丟在縣衙門口,幾乎堆成了山,現在運河沿岸沒有一個人肯為運船拉纖,如此看來這些漕船最少要耽擱半個月。”

付知遠道:“現在漕船回空逾限已是既成事實,就算將漕官,地方州縣題參治罪,也是無濟於事。”

“若是明年漕額不足,那該怎麽辦?”

“是啊,漕額不足,天子必將怪罪,如此怎麽是好,真是令人腦殼子疼!”趙志臯搖了搖頭,顯得很頭疼的樣子。

“本輔召兩位大人前來,就是要好好參詳一二。”王家屏出聲道。

趙志臯到這裏就不說話了,顯然閉上眼睛在很認真的沉思。

王家屏對趙志臯向來是恨鐵不成鋼,現在只能求助於付知遠道:“付漕台,眼下唯有你能拿出一個法子來。”

付知遠點了點頭道:“為今之計,一是立即令地方州縣催運,讓漕船盡快回空。二是在有些漕船無法回空之下,想個辦法如何補足明年的漕額。首輔可否讓回空逾期的地方漕糧變價繳納。”

王家屏搖頭道:“漕糧折銀,地方一定要賠一筆,朝廷再買糧又推高了京畿的糧價,這是一個兩相欠的法子。再說這放在以往只是幾萬,十幾萬石的漕糧變價,但這一次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數額實在太大。”

付知遠想了半天,最後道:“看來那唯有用林宗海的辦法了。”

王家屏聞言眼神一亮道:“漕台的意思是如大宗伯所言實行海漕。”

付知遠點了點頭道:“確有此意。”

王家屏猶豫道:“可是自廢除海漕後,原先打造的海船也與遮洋總分散到各衛,僅存的遮洋船也是年久失修,倉促之間朝廷哪裏有遮洋船可用。”

付知遠道:“這我也不知道,不過元輔請大宗伯來一問即知,他心中對於海漕之事可謂早有方略。”

“正是。”

王家屏想到這裏,當即派人去請林延潮。

不久林延潮是風塵仆仆地趕到內閣之中。

他一見王家屏即問道:“聽說運河出了大事?”

王家屏點了點頭道:“是啊,本輔現在也是為此焦頭爛額,宗海先坐下說話。”

林延潮與付知遠二人陪坐下首。

付知遠當即將運河罷工的事與林延潮說了一遍。

然後付知遠道:“朝廷一年的漕額是四百萬石,但若漕船再不能按時回空,如此下去明年的漕額恐怕會短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石之多。”

林延潮當即道:“鬧漕此乃地方官的失責,必需予以嚴參,該罷官的罷官,該革職的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