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2/2頁)

林延潮道:“敢問恩師,那麽下面的朝局會將是如何,還請賜教。”

申時行道:“問得好,經過張太嶽之事,天子對於內閣大學士必生忌憚之心,就算老夫這十年來處處謹慎小心,但也不免有些遭忌。”

“所以這一次推舉閣臣,老夫選了無法身負眾望的趙蘭溪,張新建二人,也是切合聖意之所為。”

林延潮問道:“那麽如恩師所見,以後的閣臣都要如趙蘭溪,張新建他們如此才可入閣嗎?一定要事事遵從天子心意嗎?”

申時行道:“天子迫於現在立儲之事,急需可以聽命的輔臣。但是以中旨入閣,不經廷推,如此的大臣一時之間怎麽會有人望。”

“天子若親自授意閣臣,操縱朝局必然是阻力重重,寸步難行。所以這個時候,你切記不要冒不出頭來,必須讓趙蘭溪,張新建二人為內閣大學士試一試,讓陛下明白全然聽命的首輔是否能治理好這個國家。”

“等到撞了南墻了,事不可控的時候,天子自然會知重用能夠敢於任事的閣臣,那時候就是你的機會了。”

林延潮聞言恍然,原來申時行是如此想的,實在太老奸巨猾了。

申時行說到這裏然後道:“老夫在陛辭之際,除了推薦了趙,張二人為輔臣外,還另外向天子舉薦你朱山陰,沈四明,最後老夫還推薦了你,並且特意在天子面前說你這一次為禮部尚書是合乎眾望的?”

林延潮聞言心底一陣激動。

申時行道:“畢竟這麽多年的君臣,老夫如此推薦,乃先公後私,也是前為報答君恩,後為江山社稷。”

“等到天子發覺通過內閣操縱國事力不從心的時候,他就會知道,何等閣臣才是人選。那時候就要看你與朱山陰,沈四明之間,誰更為天子所重視。”

林延潮聞言道:“原來如此,不經廷推的閣臣,確實難以服眾,但是天子聖明,未必不知,故而他才答允了陸平湖以後再也不用不經廷推的閣臣。”

申時行欣然道:“你說對了,天子畢竟還是聖明,因為他心底有人選,那就是王太倉。王太倉就是既合乎眾望,又合聖意的閣臣。他意屬王太倉回閣之後,能夠替他主持大局,但是……你也數次與老夫所言,王太倉此人性子太倨傲了,如此為卿相尚好,但為閣臣總理國事,那麽他的性子必敗光了他的之前所積累的人望。”

“其實話說回來,許新安不是不知這一點,他雖經廷推入閣,但主持過兩次會試,門生故吏滿朝,背後還有兩淮鹽商支持,若是他在閣,必能鎮得住百官。但陸平湖在位令他大為不滿,而且他也知聖眷不在他身上,所以在國本之事他選了清議,選擇了百官的支持。”

“他最後用辭官相逼,就是賭天子不敢啟用王山陰為宰相。王山陰雖在閣時長,但從未主持過會試,朝中沒有什麽門生支持,驟然從四輔成為首輔準備倒是不充分。許國看老夫求去,王太倉不在朝,王山陰又資歷不足,所以想用國本之事逼迫天子就範,若是國本冊立,從此清議就在他的一邊,但是天子卻沒有答允。”

林延潮明白原來許國在國本之事上敢於天子攤牌,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謀定後動,以為天子不敢讓他走人。但沒料到天子不僅讓他走,而且還啟用了兩名資歷不足的官員入閣。正如申時行所言,天子看來以後是要繞開內閣自己幹了。

如此說來,林延潮這時候入閣,以他的性子必然事事與天子沖突,反而礙事。

申時行將他放在後備宰相的位子上,就是等著天子發覺自己微操國事力不從心時,再讓自己出來收拾殘局的。

這一步接著一步,原來是申時行早就想好了。

所以想到這裏,林延潮心底不由一陣感動。

當即林延潮道:“學生今日方才恍然大悟,多謝恩師這一番苦心,學生必然犬馬相報,以後恩師回鄉有何吩咐,盡管去吩咐學生去辦。”

申時行聞言大笑,用手指點了點林延潮道:“若老夫問你那個蘇州推官袁可立的事,你當如何?”

申時行說到這裏,林延潮不由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