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執意(第2/2頁)

林延潮走出門來,但見申九早就候著。

“讓小人送部堂大人出門。”

“宋兄,不敢當啊!”

二人說說笑笑,申九笑著道:“上一次部堂大人幫小人的忙,小人十分感激。”

林延潮道:“不過舉手之勞而已。這一次還有什麽林某可以效勞的?”

申九連忙道:“豈敢再勞煩部堂大人,但真要說來小人想與林部堂打聽一件事,朝廷是否要在兩淮重開綱運法?”

林延潮聞言訝道:“宋兄的消息真是好靈通啊!”

石星若調任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由楊俊民出任,那麽綱運法就是板上釘釘的事,這也是林延潮與許國之間的默契。但現在兵部尚書還未會推,石星還是戶部尚書。但申九就料定最後楊俊民一定會出任戶部尚書。

申九笑著道:“久在老爺身邊走動,多少也聽聞一二。我聽聞若是實行綱運法,這一次不僅是淮南之鹽,淮北的鹽政朝廷也會依綱冊派發鹽引,小人想知道部堂大人手裏是否有名額,小人想為下半輩子謀個退路。”

林延潮聞言打量了申九一眼,認真地道:“申兄不是和林某開玩笑的吧!”

申九道:“小人豈敢在大宗伯面前說笑。聽聞現任的兩淮巡鹽禦史李汝華是部堂大人的同年,交情甚好,故而小人這才來拜托部堂大人。”

林延潮心道,打聽得倒是很清楚嘛。

林延潮道:“當初淮南定十綱,每綱定鹽引是十萬引!這是大引改小引後定的,每小引兩百斤鹽,每引就是四錢三厘,算上稅銀,公輸銀每綱在四五萬兩之間。”

“眼下淮北拿出來最少也是十綱,每綱莫約也是三至五萬兩之數,宋兄你手裏有幾許銀子,要拿幾綱啊?”

申九笑著道:“不敢不敢,小人哪裏那麽多現銀。與其他鹽商合買一綱就是,小人只要半綱,就算三成也成。”

林延潮聞言道:“半綱最少要兩萬兩銀子,三分之一也在一萬兩萬兩銀子之間。”

“據林某所知,就算是富如兩淮之鹽商,也是很少有一個人獨領一綱的。”

“而大部分認領一綱的鹽商,都是好幾個人湊在一起買的。就算真正有財力的鹽商都是分別買好幾綱,每綱都買一些,但用的都是不同的名字,這也是財不露白的道理。”

申九道:“多謝部堂大人提醒,小人就用兩個兒子的名字,一個跟我從老爺姓申,還有一個回老家繼承香火姓宋,如此就不會遭人口舌了吧。小人這裏可以拿出三萬兩銀子就是,還請部堂大人安排。”

林延潮點點頭道:“宋兄高見,既然如此,林某就去問一問吧!”

申九聞言大喜道:“那小人就先謝過部堂大人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宋兄好眼光啊,這綱上有名,以後子孫世世代代也就不愁衣食,有坐吃山空之慮樂。就算不經營這鹽業,把每年鹽引轉手賣給他人也是一筆錢啊。”

申九大笑道:“慚愧,慚愧。對了,這綱運法如此好,部堂大人怎麽沒想給自己謀一份啊!”

林延潮聞言搖了搖頭,他能說他把所有的錢都拿來辦書院了嗎?

與申九相較,自己目光實在太短淺了。

這種感覺好像自己錯過了一個億!

從府門出來,林延潮坐上轎子。臨走前他掀開轎簾看了一眼夜色之中,仍是燈火輝煌的申府,心底不由想到,連一個申九都能拿出三萬兩銀子來買窩本,又何況申時行呢?

看來這就是學王翦,蕭何自汙來保榮華富貴了?如此難怪是人人都願意學蕭何王翦了。

林延潮想到這裏放下的轎簾。

林延潮回到府中,卻見孫承宗,袁宗道二人都是來了。

林延潮有些疲乏,喝了一口茶道:“如何袁禮卿勸得如何了?”

袁宗道道:“學生慚愧……”

孫承宗伸手一止道:“禮卿十分堅決,非言辭所能動也,他說了這一次石知府下獄,蘇州百姓無不為他鳴冤,但奈何江南四郡的官員畏懼元輔權勢,竟皆作縮項之態。他雖不才,也不敢忘記聖賢書上的教誨,他願效恩師當年上天下為公疏時的壯舉,上疏朝廷為石知府鳴冤!”

“亂彈琴!”林延潮拍案。

孫承宗,袁宗道立即道:“恩師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