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中華有為(第2/3頁)

但內閣那邊自己剛與許國失和,現在倒是不好前去。

不過林延潮想了想,打算回去托人給王家屏送了封信,讓他替自己維持胡汝寧就是。

從六科廊離去後,林延潮從長安右門出城,這外面就是京城最繁華的長安街。

林延潮沒有直接回府,而是換了便衣在長安街附近閑逛。

大街上百姓熙熙攘攘,人流絡繹不絕,林延潮的心境倒是輕松自在。

到了一間書肆買書的時候,林延潮正巧碰到了熟人。

這位熟人是蕭良有。

蕭良有現在已是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學士,算是跨過了五品這道檻。按照正常而言,蕭良有初官是編修,按翰林院九年一升遷的規矩,他要二十七年方能升到侍講學士,就是林延潮也要十八年。

但蕭良有因主修大明會典有功,憑此升了兩級,所以才能在為官第九個年頭就提拔為學士。

“大宗伯!”蕭良有正要行禮。

林延潮上前笑著道:“以占兄,今日你我恰巧相逢,又是微服在外,就不要拘官場的一套。”

蕭良有哪裏敢如此答允,他對於林延潮心情也是很復雜。

當年進翰林院時,二人一直是競爭關系,互相看不順眼。後來林延潮為張居正不平上疏後,二人關系漸漸好了,但隨著二人官位懸殊,又有些生分了。

二人在街上邊走邊聊,蕭良有微微落後半步然後道:“本來過幾日要到大宗伯府上拜會,不意今日在此相見,實在是蕭某幸甚。”

林延潮側身避過一個挑擔的百姓問道:“哦?以占兄有什麽事嗎?”

蕭良有漲紅著臉道:“聽聞南監祭酒出缺,蕭某想請大宗伯在廷推之時推舉一二。”

國子監祭酒,僉都禦史雖只有四品,但都要經過九卿會推方可。

林延潮笑了笑沒有回答。

蕭良有問道:“大宗伯是否有什麽為難地方,蕭某一向很少開口求人,這一次……”

林延潮定下腳步道:“以占兄不是第一個來問我的,除了你,還有張稚圭,鄧汝德都來找過我。”

蕭良友尋思這二人中,張一桂與林延潮沒什麽交情,但鄧以贊當年與林延潮共事,而且一起輪值過內閣,交情還是相當不錯的。

蕭良有沒料到有人先登一步,故而心思重重。林延潮與他這時來到了一個胡同就一起走了進去。

蕭良有知道京中這樣的胡同之中有不少暗娼,他心想林延潮帶自己到這裏作什麽?

“對了,以占兄,若你為國子監祭酒當如何辦?”

蕭良有振作道:“當重學培德,讓監內上下學風一新……當然若是大宗伯有什麽吩咐,蕭某也一定照辦。”

蕭良有說完偷看林延潮臉色,卻見他似沒聽自己在講什麽,而是笑著道:“到了。”

蕭良有心底奇怪,擡頭一看原來他們到了是一所義學。

這義學十分簡單,乃是幾件民房拼搭的。

走到義學門口時,但見一名塾師模樣的人正在院口的井裏打水,對方一見林延潮即笑著道:“林老爺,你來了。”

林延潮點點頭笑著道:“來逛逛。”

“你可是貴客,今日又送書來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帶了幾本,正好給學生們看。”

林延潮命跟在身後的展明將書給塾師後,對蕭良有道:“我平日退衙後,若清閑無事或者是心情煩悶,總會來到這義學裏看看,聽聽孩童們讀書打發光陰。”

蕭良有沒料到林延潮居然有此‘嗜好’,這倒也是奇談了。

林延潮隨蕭良有一起來到窗外,但見屋子裏十幾名學生正在十分安靜的溫習功課。

蕭良有心想他明白林延潮帶他來這義學的意思了:“大宗伯自提倡在京裏開設義學,讓每個孩童都能受課,這十年來不知多少孩童受惠於此。蕭某心底一直很是欽佩。”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以占兄,我帶你來此,不是來聽奉承話的。不錯,義學之事是林某的心血所在。但是林某卻從來不把他當作一件建功立德的事來辦,以占兄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蕭良有聞言倒有些驚訝。

林延潮指著這破舊的民房對蕭良有道:“你我讀書人生怕名不稱後世,以立功立德立言自勵,有人欲效仿班超投筆從戎,沙場建功,有人要做學問,成一代大儒,以人掩史,有人要做官,官居一品,然後宰執天下。”

“還有的人創立書院,教授弟子也不失為繼往聖之道,但是你卻從未聽說過有誰,以創立義學,專門教平民百姓讀書來建功立德的吧。”

蕭良有點點頭道:“確未聽說過。那麽敢問大宗伯如此你求的是什麽?”

林延潮失笑道:“教授百姓讀書認字,是林某唯一所為正誼明道之事,此不為利,也不為功,也從不求什麽。有句讓蕭兄見笑的話,林某心底一直有一個宏願,那就是讓天下老百姓,無論是你是貧富貴賤,都能夠讀書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