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談判交換(第3/4頁)

許國笑著道:“自許某任詹事起來,你我已有十年交情,所以宗海在我面前無需見外,而在兩淮鹽務上,大家更是同身在一條船上。”

林延潮當即道:“正如次輔所言,林某這一次回京就是要辦這綱運法的事,眼下戶部反對這麽緊,不知次輔有何見教嗎?”

許國道:“這正是我這一次找宗海你的原因,自石東明為大司農來,即更張了原先宗海你與巡鹽禦史李汝華所定下的綱運法,此事老夫曾與石東明商量過數次,但都被他頂了回去。”

林延潮問道:“中樞之策在於政府,商由經過內閣,六部再如何也是奉意執行。石司農怎麽敢在決策之事上反對次輔呢?”

許國道:“宗海有所不知,我雖為次輔,但戶部的事在閣內卻是由王太倉分管。王太倉在此事上也是支持石東明的。”

林延潮道:“原來如此。”

許國嘆道:“石東明有王太倉的支持,故而縱是本閣部加上宗海你,恐怕在此事上無法左右石東明。所以石東明不懼本閣部,敢在兩淮鹽務的事上與我相左。”

林延潮沒有輕易表態,許國找自己肯定已經有了成算。他現在肯定要與自己商量此事,自己又何必替人當軍師呢?

所以林延潮故作無計可施道:“難辦啊,石東明如此強硬,又有王太倉支持,這可如何是好?”

但見許國道:“宗海為今之計,唯有一個辦法。”

果真……林延潮道:“還請次輔示下。”

許國道:“石東明此人有清名,行事也有魄力,天子對他也很信賴,故而我們與他打官司是下下之策,為今之計只有讓他從戶部尚書任上調任。”

“調任何處?”

許國笑著道:“當今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聽聞身子都是不好。若是太宰,大司馬缺位,你我就推舉石東明,如此既是結好了他,也將咱們的事給辦成了。宗海你看如何?”

林延潮心想許國你這如意算盤打得可是真好啊。

林延潮問道:“次輔真乃高見,敢問接替石東明為大司農的人選可想好了嗎?”

許國道:“依我之見,現任倉場尚書楊蒲州如何?”

林延潮心想,好啊,人選都給你想好了,我混個啥。

這楊蒲州就是楊博的兒子楊俊民,也是張四維兩個兒子張泰征,張甲征的嶽父,他背後的晉商有控制了天下大半的鹽務。

綱運法的通過,楊俊民肯定是大力支持的,而且又是一樁大人情,這可以說一舉兩得,但是這人情卻是落在許國的身上。

林延潮想了想道:“此事次輔與元輔商議過了嗎?”

許國聞言身子向後一靠,意味深長的道:“宗海,元輔就要告老還鄉了,不說朝堂上的大事,就是內閣裏的事他也是漸漸放手交給本閣部了,你可明白本閣部的意思?”

許國這話一語雙關,但就是沒有透露申時行有無授意他。

林延潮突然發覺,申時行這時候將內閣事務放手給許國,其中也是有很深的用意。

天子用著首輔,也防著首輔,首輔用著次輔,也防著次輔,大明高層權力的運作一直由來都是這個傳統。

就連宮裏也是如此,當年之所以能倒張鯨,真正的幕後推手,不是別人,正是張誠。

正是張誠授意給顧憲成他們的,也是張誠將天子不肯讓自己入閣的話,透露給顧憲成。

張鯨一倒,最大的獲利人就是張誠。

同樣申時行告老還鄉,最大的獲利人就是許國。

雖沒有證據,但林延潮覺得朝野間流傳對於申時行不利的飛語,背後或許離不開許國的推波助瀾。

但是許國有一點沒有想明白,那就是天子對他有多少信任?

林延潮想了想當即答道:“若是元輔沒有明示,那麽一切就依次輔的意思辦來。”

許國聞言笑了笑,還算林延潮聰明,這一次林延潮升任禮部尚書,是他替梅家幫林延潮在司禮監掌印張誠面前說了好話,否則就算廷推通過,但天子也不一定會準。

若是幾個堪任人選都不符合天子的心意,天子完全可以打回去重推。

所以林延潮這個時候是要還人情了。

許國笑道:“宗海,我果真沒有看錯你,來,吃菜。”

林延潮舉筷然後道:“對了,次輔,宗海有個小忙還請次輔幫忙。”

許國笑了笑,果真是林延潮的風格。

他夾了一塊紅燒肉,在醬裏沾了沾後道:“宗海,請恕我直言,現在朝堂上很多事情我還力不從心,本閣部不是說不幫,但你現在這忙可能要待我力所能及之時了。”

林延潮明白許國說的力所能及,那就是他擔上首輔之時了。

林延潮笑著道:“林某拜托次輔純粹是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