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真有這一天(第2/2頁)

林延潮道:“你現在性命捏在本部堂手上,一句話即可奪去。其實本部堂亦甚是可憐你們,你們沿河的弟兄每年在水上討生活,風裏來雨裏去,吃了多少辛苦,但大多數錢都給官吏倉吏,保家掮客,閘官經濟,車戶腳夫,雇夫鬥甲賺去,最後到自己兜裏能剩幾個錢?”

“你們以拜羅祖為名,自命糧船幫自保,想不被沿河的貪官汙吏欺負。但是你們行事詭秘,不少弟兄在刀口上討口飯吃,我固然知你們糧船幫的弟兄義氣深重,但越是如此朝廷越不待見你們,連沿河不知底細的百姓也懼怕你們,此中滋味著實難受。”

鐘騾子聞言不由道:“部堂大人這話說到我鐘騾子心底去了,仿佛部堂大人就在水上生活過的,小人嘴拙,部堂大人是文曲星,怎麽會操這下九流的賤業。”

林延潮穿越前對所謂漕幫鹽幫的認識,來自戲說乾隆的電視劇。

雖說是戲說,但漕幫卻是真實的。

朝廷上對漕運有一套規矩,但民間漕運又是一套規矩,各樣的漕規最後都是食利者用以吸食百姓。朝廷也想改變民間漕運的待遇,反而越改越差,最後朝廷的規矩無法落於實地,導致漕政一日敗壞甚是一日。

明清之時,朝廷對漕運實已經無力整治,但南糧北運又是國策,如何辦?

最後漕政也學習鹽政經驗,拿給民間包幹。

鹽法是實行綱運法,讓鹽商子子孫孫壟斷鹽業。至於漕幫則是朝廷默認了由漕運船夫結為幫會以此對抗官府,在雍正時漕幫甚至取得合法地位。

在乾隆時,漕幫勢力達到了最大,當時有傳說乾隆加入漕幫,甚至還欽賜漕幫把頭龍棍,雖說沒有實據,但無疑都是很好的小說素材。

林延潮與鐘騾子聊了許多,他對於漕運的了解,結合後世的經驗,遠超這個時代見識。

當初與鹽商來往,林延潮是導之以利,但對於糧船幫如此的苦哈哈,林延潮就改變套路,說起全天下窮苦百姓聯合起來的道理。

鐘騾子越聽越是目瞪口呆,他來找林延潮是求一個庇護,一個靠山,但聽林延潮道來,卻是給他見識了一個新天地。

為什麽我們糧船要給官吏剝削?

為什麽我們要看那些貪官汙吏的臉色?

為什麽我們不能聯合起來與官府討價還價?

沒有人生來就如此的,這世道都是人走出來的!我們窮苦人家要聯合起來,開一個新天地!

漕運的事上,我們也可以做主!

聽林延潮說了一半,鐘騾子當即無比敬畏地拜道:“真空家鄉,無生老母,莫非部堂大人是羅祖轉世,下凡來救我們窮苦百姓了嗎?”

林延潮道:“鐘兄弟,你誤會,我怎麽會是羅祖轉世。我只是告訴你,拜羅祖就是拜自己,靠自己比什麽都管用。”

鐘騾子聞言露出失望之色。

林延潮道:“不要看不起我們自己,老百姓是要吃飯的,若是飯字沒有了食字旁,那就是一個反字。”

“所以不要把人逼到了絕處,靠漕運吃飯的有十幾萬兄弟,誰讓你們吃不了飯,你們就讓誰吃不了飯。我不是要你們去向朝廷鬧,但人心齊,泰山移,若是你們肯一條心,皇上是不會容著那些貪官汙吏在你們頭上作威作福的。”

鐘騾子仰起頭道:“若真有這麽一天,我鐘騾子與三千糧船弟兄一輩子都感激部堂大人的大恩大德。”

林延潮道:“鐘兄弟一定會有這麽一天的,至於本部堂也只是順勢為之罷了。”

林延潮又交代了他一些行事緊密,不要泄露口風的話,然後起身離開了柴房,吩咐展明將鐘騾子送走。

說實話,這漕運之策與林延潮主張的海運之策是相互違背。

但是林延潮在朝日久,深覺得真要廢除漕運,那是要觸動了多少人根本利益,而且一旦廢除漕運,那麽聊城,臨清等靠著運河吃飯的城市也必然凋零。

所以林延潮是不好動這刀子。因此他決定支持鐘騾子的糧船幫來打擊朝堂上挺漕派的官員勢力,按下這頭後自己的海運大計才能通過廷議。

這事從他安插丘明山,楚大江到漕運上時,就已經開始布置,現在已是到了用的時候了。當然當初自己沒有授意得那麽明白,畢竟自己主動找上門,不如別人找上自己,但鐘騾子最後還是找到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