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直言不諱(第3/4頁)

然後戶部尚書石星,兵部尚書王一鄂都是左右讓了一讓,空出一個身子的地來。

林延潮知道這就是自己的位次了。

往殿上看,申時行坐在連椅上,然後次輔許國站在第一位,下面依次是王錫爵,王家屏,吏部尚書宋纁,戶部尚書石星,數到林延潮自己時正好是第六位。

至於王一鄂即便身為堂堂兵部尚書,位次也在自己禮部尚書之下,再下面是陸光祖,楊俊民,李世達等等。

這時左右太監已是給天子搬來一陣龍椅。

天子面南而座,這就是周易上所說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天子道:“既是九卿都到齊了,那就繼續議吧,方才說到哪裏了?”

側坐一旁的申時行道:“回稟陛下,方才議到經略尚書鄭洛上奏,說他一人總理陜西三邊軍務獨木難支,懇請朝廷另擇督臣,總督三邊。再之前說的是要不要裁撤南軍。”

天子道:“諸位繼說吧!”

堂上寂靜片刻,然後戶部尚書石星正要出奏。

天子伸手一止道:“石卿方才已是屢次進奏,現在就林卿沒說過話,此事朕要聽一聽林卿的意見?”

林延潮:“???”

林延潮看了一眼石星,天子哪裏有這樣說話的,這不是得罪了石星嗎?而且哪裏有剛到就問事的道理,好歹也讓我歇一口氣啊。

但見天子道:“林卿才識卓著,當初為講官時,朕早已了然。後來林卿為大臣的時候,又是屢進耿言,是一個極敢說話的大臣。今日朕下詔召你來,也是想你剛到京師,還沒有與朝中哪位大臣通過氣,所以想來會與朕直言不諱的。”

林延潮聞言恍然,原來如此,天子是這個意思。

自己快兩年沒有回京了,乘著剛到,最必然與朝堂大佬在事上沒有先達成一致,所以天子要自己不要考慮立場,有什麽說什麽。

但是自己要不要直言不諱呢?

這令林延潮犯了難。

林延潮還記得自己上一世剛進體制裏的時候,師長曾囑咐自己。

體制裏是一個需要收斂個性的地方,多看多做少說,特別是你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迷信真理而不相信權威。

事實上這些話林延潮並沒有太認真放在心底裏,真理和權威哪個大不是顯而易見的嗎?結果……

這一世林延潮剛進翰林院時,甚至後來到了在內閣辦事時,縱然有三元加持,但收斂了性子,要多低調就有多低調。在張居正,張四維面前,努力克制自己仗著穿越者的先知先見在領導那裝逼的欲望。

但是現在呢?

要不要提意見?自己這一次進京來出任禮部尚書就是決心幹一番事的,現在的自己不是當初那個人微言輕的林延潮了。

不過林延潮雖抱著這樣的打算,但在這第一次九卿廷議面前還是猶豫了。

對於火落赤部犯邊的事,以及裁撤南軍的事?其他朝臣們心底頭沒有主意嗎?他們肯定是有的,但是他們為什麽不說?就是怕在禦前說了以後當了幹系,或者觸了什麽利益相關。

就好比鄭洛的事,朝廷派人去,經略督臣不合,兩個容易幹架,西北再打敗戰,就要擔責任。

不派人去,鄭洛在西北無人肘制,出了什麽事,你也要擔責任。

此事對林延潮而言毫無關系,說了以後要擔責任,何必要趟這渾水。

林延潮可以用新官上任還沒了解情況,不敢指手畫腳,而且還是在這樣的軍國大事上的理由來回絕。

但這時天子聲音微冷道:“怎麽連一向直言敢諫的林卿也有什麽不好說的地方嗎?”

林延潮微微擡頭看向天子,自己這時候要不要說?

當直當隱?

當方還是當圓?

林延潮記起來,上一世時網絡上最崇拜的堪稱最會為官的曾國藩,曾說過一句為官以堅忍為第一要義。

何為堅忍呢?

歷史上鹹豐皇帝剛登基,下詔求言,也就是求批評求真話,時任禮部右侍郎的曾國藩竟把鹹豐的話當真,真寫了一份奏章直言不諱地交上去,結果鹹豐氣得是當場跳腳。

還有一事就是曾國藩在江西剿太平天國時,其父曾書麟去世。

曾國藩立即給鹹豐上疏丁憂,鹹豐皇帝剛受到信時,曾國藩已是走人回家去了。

曾國藩未等朝廷詔令先行離職令鹹豐很生氣,但鹹豐還要他坐鎮江西,於是讓他奪情。

曾國藩聽了回信要他奪情可以,條件是讓自己任江西巡撫。

鹹豐知道後是震怒,直接讓曾國藩不要回來了安心悲痛去吧。曾國藩求官失敗後心灰意冷小孩賭氣般上疏說,以後沒什麽事情,我不會專折奏事了,鹹豐回了三個字‘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