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廷議(第2/2頁)

申時行的話一句比一句沉重。

國勢到了今天這一步,大明面對的可是內憂外患。

張居正變法的紅利已經差不多用完,比起李太後當年給潞王結婚就能花個六百萬兩的大手筆而言,現在國庫裏的存銀申時行說得很白了,淘盡家底只剩下一百五六十萬兩。

但朝廷現在面臨是多面受敵的局面,西北已經開戰了,西南的問題是要不要打,而東邊倭國肯定是要來打了,問題是朝鮮倭國兩個一起上,還是一個人來。

這一點點的錢同時應對三場戰爭,這是要崩啊。

這時候吏部尚書宋纁第一個出奏道:“啟稟陛下,臣之前掌管過戶部,於朝廷現在用度短缺有之事有不可推卸的過失。臣以為眼下正是國匱民窮之時,當寬入嚴出,首先必須厲行裁革沉員,如錦衣之帶俸官役;禮部鴻臚寺之譯字生,通事,序班;光祿寺之廚役,各監局之工匠;外而佐貳首領之添設;九邊年例與主客市賞的供費諸如此類。”

“譬如昔無而今有,昔有則今增,當視期緩急,漸次裁革,如此視為節約生財之道,另外京師城垣之修建也應該停一停。”

垂簾後的天子一聲不吭。

這時候司禮監太監張誠站出來道:“宋尚書此言,我不能認同。眼下朝廷今年的用度短了一百多萬銀子,這是一個山大的窟窿,如裁撤官役,官吏,廚役,工匠,賞賜且不說會不會打亂了朝廷之辦事流程,就算裁撤了一年也省不下幾萬兩銀子吧,如此實是杯水車薪。”

一旁田義出班道:“京城城垣也是關系重大,若不加以修葺,萬一將來崩壞所費更大,這也不能停。”

陳矩也是道:“今年六月,朝廷已經依內閣所請修訂宗藩條例,將河南,山西,陜西三省宗俸定為永額,並許無爵宗人自謀生路。這限定宗藩,朝廷已是在開源節流了。”

這修訂宗藩條例,是申時行在位時辦得一件大事。

他通過各方面的平衡,將河南,山西,陜西三省宗俸定為永額,也就是說以後這三省的宗室不論生再多,錢都只有這麽多,你們自己去分,朝廷不再想辦法。

當然這是朝廷不得已之舉,而申時行也因此開罪了不少宗室。

宋纁對此正要反擊,卻聽垂簾後面一聲磬響,此意思就是這個話題打住,再講下去就要講到朕的頭上了,朕不想聽。

宋纁也是氣悶,他先前說了一堆,就是要借此事最後規勸到天子上,比如湖廣為皇宮采辦木料一年即七十多萬兩,這大頭還是在皇帝身上。

哪裏知道天子一聽宋纁這開頭就堅決地打斷,不給你將屎盆子扣到朕頭上的機會。

這邊話剛說完,三位司禮監太監顯然得到了天子的鼓勵,但見張誠向戶部尚書石星質問道:“戶部口口聲聲說錢財短缺,但九月時陛下屢屢請問,近來多有人請開礦,為何不見戶部復奏,戶部卻回覆,開礦乃聚眾之所為,聚眾則擔心有人生事,朝廷切不可因民間有人奏請而開礦,陛下卻說,戶部如此考慮卻有道理,但漢武帝以鹽鐵之利歸國有,國庫因此而充實,為何漢朝能辦,本朝卻不能辦。戶部回復說拿一個條陳來,為何條陳遲遲不出?”

朝堂上目光都看向戶部尚書石星。

但其實眾人都知道石星是受內閣授意回復天子的。

但見石星道:“此事臣正要向陛下陳言,其實戶部不同意開礦還是那幾句話,一出於防患於未然,二,愛惜錢財,朝廷開礦投入,雇礦工都要錢財,三,避免差官擾民,但最重要是此事不可外傳,以免外夷知道本朝虛實,趁機作亂。”

張誠與石星又爭論了幾句,石星也是頭鐵,對於張誠都每一句話都直挺挺地頂了回去,哪怕他知道張誠後面是天子授意的也一樣。

眼見二人要在朝堂上爭執起來,但聽垂簾後又是一聲磬響。

看來天子也是不願二人再吵下去了,這根本沒有結果,不如擱置下來。

這時候兵部尚書王一鄂出奏道:“眼下朝廷支出大頭還是在兵餉上,去年朝廷兵餉一年三百余萬兩,臣以為其中有虛冒之弊,如遼鎮南兵一年支出五六十萬兩,而薊鎮南兵兵餉太厚也當議處,此事還請朝廷派官嚴核。”

聽了王一鄂的話,眾官員不由心底一凜,朝廷這是要對薊遼兩鎮的南兵開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