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點撥(第3/4頁)

聰明人總是讓人喜歡的人,林延潮當即請費堯年相見。

二人入座後,寒暄了幾句。

費堯年即道:“大宗伯離鄉在即,平心而論費某此時實在不應該前來打攪,但費某卻是不得不來。”

“哦,費藩台有什麽話直說!”

費堯年低聲道:“撫院因上一次賑災之事得罪了大宗伯心底十分不安,私下一直想給大宗伯賠罪,不知道大宗伯可否給下官一點薄面,不計撫院之過。”

林延潮聞言失笑,他沒有料到費堯年如此講義氣,居然出面給趙參魯說項。

林延潮當即道:“費藩台誤會了,我對趙撫台從未有過芥蒂。你這樣說,倒是顯得林某有些氣量狹隘啊。”

費堯年連忙道:“不敢,不敢,費某失言了。”

一般談話談到這裏就談死了,但林延潮卻道:“費藩台我問你一句話,你心底既以為陸撫台得罪了我,現在又替他求情,難道你們交情有這麽深嗎?”

費堯年連忙道:“大宗伯有所不知,費某不比其他官員,沒有什麽背景,根基淺薄,到了福建這要害地方任右布政使是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朝廷問責。大宗伯也知道福建官場上的大員都是浙籍,唯獨費某一人是江西人。”

林延潮知費堯年這話有不實之處,但他卻笑道:“略有耳聞。”

費堯年繼續道:“大宗伯,費某到了福建後,多虧撫台照拂,否則這位子實難坐穩。知恩不能不報,所以費某這才不敢不盡心啊。”

林延潮點點頭道:“費藩台,真是盡心了,但是堂堂任福建右布政使,從二品官居然會沒有背景?根基淺薄?此說實在出乎林某意料之外啊。”

費堯年聞言面紅耳赤,他是申時行,王錫爵的同年,平日對二人雖很恭敬,但說實話二人並沒有太把他看在眼底,上下的交情很一般。

費堯年可以在外人面前裝出與兩位閣老很熟的樣子,但在林延潮這位申時行的得意門生面前自己還是不要胡謅的好。

費堯年深吸了一口氣,低下頭道:“其實不瞞大宗伯,下官以往……以往曾與張鯨有所往來。”

林延潮佯裝失色道:“費藩台,不,費兄你不用與我說這些。”

費堯年苦笑了一聲笑著道:“在大宗伯面前不敢隱瞞,其實費某一直以來都要向大宗伯稱謝才是,可惜今日方才有這機會。”

林延潮聞言,重新審視了費堯年一眼,然後一笑道:“我明白了,但是費兄……當初我奉旨抄家,燒了張鯨收錄官員罪證的箱子。但是我卻根本沒有看到底是何人送的。所以費兄又何必與我說這些呢?”

林延潮其實真正想問的是,當初我致仕回鄉時你幹嗎不說,到了我要進京任禮部尚書了才來表白心跡嗎?

費堯年聞言一臉認真地道:“知恩圖報一貫是費某為官的原則所在。大宗伯對費某有恩,費某一輩子也是報答不完,今日若不來說個明白,費某這一輩子都良心不安啊!”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老百姓們打交道都是喜歡講人情,但官員間都更喜歡明明白白的講利益。

當然費堯年之前之所以屢次向自己示好,也有報答自己挽救了他仕途的意思,可是現在自己任禮部尚書了,那就不是人情了。

林延潮嘆道:“原來如此,難怪費兄在福建如此難做官,原來是朝中無人啊!”

費堯年面上的喜色一閃而過,然後一副無奈地樣子道:“大宗伯真是慧眼如炬,一眼道破費某現在的窘境啊。費某不敢自比千裏馬,但現在確實是沒有伯樂賞識。大宗伯這一次進京乃當今名臣,公卿延譽,負一時物望。若是大宗伯能栽培費某一二,費某此生感激不盡,以後願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

林延潮面上為難道:“費兄這。這。”

費堯年生怕林延潮不答允了道:“下官以後就請大宗伯借重了,還請大宗伯收留。”

一名右布政使主動投效自己,林延潮沒有拒絕的理由。

林延潮笑著攙扶起費堯年道:“費兄不要誤會,你我都是自己人,如此之舉就見外了。”

二人重新入座。

“費兄,林某有一事不明。”

費堯年連忙道:“還請大宗伯垂問。”

林延潮道:“費兄既是有意在官場欲有所借重,又為何舍近求遠呢?”

費堯年想了一陣問道:“下官愚蠢,不知道大宗伯所指?”

林延潮笑道:“費兄真是貴人多忘事啊,怎麽連你的同鄉前禮部右侍郎張新建都不記得了?”

費堯年一鄂,他沒料到林延潮竟是把張位提出來。

沒錯,張位之前曾任禮部右侍郎,後來因病正在老家修養。

其實在費堯年看來張位在朝中沒有多少根基,現在僅是禮部右侍郎,就算將來原官起復,論實力地位卻遠不及林延潮現在,但為何林延潮要點張位這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