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2/4頁)

大伯聞言拍腿道:“原來如此,潮囝都是你的一片苦心,我錯怪你了。賑災這件事就包在我與你三叔身上。”

見大伯遠去,林延潮終於吐了一口長氣。

災害漸漸平定,省城恢復了原狀。

因為上奏朝廷表彰賑濟的名單裏沒有林延潮。省裏不少官紳,讀書人倒是暗中為林延潮鳴不平。故而有些同案舊友不免上門相詢,林延潮反而替趙參魯開解幾句,說這是大伯三叔的主意,而並非來自自己,故而不敢列名。林延潮如此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眾人不由更是敬佩。

自己不為名聲而賑災之事,反而名聲自來。

而大伯,三叔以往不過省城普通官紳,因此此事倒有了善人的名聲。

府縣的地方官員因為趙參魯之故,不敢明面上的感謝林家的賑災之舉,但是不少官員對大伯不再是表面上的客氣,而是從心底的一等尊重。

在眾人感激之下,倒是令大伯覺得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深深感激林延潮的先見之明。以後大伯倒也是常常樂意替鄉裏作一些好事。

見大伯有了這等改變,林延潮也是高興,雖不能治國平天下,但能修身齊家足矣。

林延潮繼續賦閑的日子,不勞心勞力周遊於山水之間。

天下之事自有賢亮來任之。

居官的時候,整日想來歸隱,而歸隱的時候,整日思著朝廷上的事,自己能不能復出,這都是痛苦的來由。

閑暇時讀一讀書,與人下棋閑聊,賞花觀月,這才是我輩致仕官員當辦的事。

不知不覺,已是初冬。

天氣已寒。

福建巡撫衙門裏,一棟小樓上,趙參魯正雙手負後看著這滿院子裏的蕭瑟景色,心有所感。

他對身後矮胖,高瘦兩位師爺道:“本院自來福州任巡撫已是有兩年多了,自年初時倭寇應對之策不利後,是一直心驚膽顫。”

“為了解此危局,本院派人進京托人找時任兵部大司馬的曾同亨幫忙。哪知好容易打通了門路,結果曾大司馬因與內閣失和,向天子請求乞休還鄉。”

“好容易才鋪墊好的關系一下子就斷了,之前打點用了兩三千兩銀子都泡了湯。幸虧請托的人也是得力,另找了現任兵部尚書王一鄂,最後總算是將事攬了下來。”

高瘦師爺笑著道:“這一次的事對於東翁而言,實在是塞翁失馬啊,不僅化險為夷,還搭上了王大司馬這參天大樹,對於東翁而言實在意外之喜。”

趙參魯聞言笑了笑,有些得意。

矮胖師爺道:“這王一鄂不僅是兵部尚書,還是大九卿之一。東翁任福建巡撫兩年以來,可謂兢兢業業,若是將來王大司馬能幫東翁說一兩句好話。東翁大有可能回京授官,到時候東翁就是三品的京卿了。”

這話正好說中了趙參魯的心事,但他面上卻否認道:“你這如意算盤倒是替本院打得很響啊,但這一步是有多難,三品京卿即為廷臣,可以出入於闕左門下的廷議之上。”

“這多少官員一輩子就卡在本院這一步上。非有大機緣不可得也。”

兩位師爺一並道:“東翁身上有紫氣,位列京卿那是遲早的事。”

趙參魯點點頭道:“承你們吉言吧,再說林宗海那黃口小兒都能為三品禮部左侍郎,本院身為先帝欽點的進士,為官二十多年,又為何不能為京卿呢?”

兩位師爺都是稱是。

趙參魯道:“這一次賑災,本院沒有把林宗海的名字報上去,他可有不滿?”

矮胖師爺道:“沒有半點不滿,還一直在同鄉面前替東翁開解呢。”

趙參魯失笑道:“看來他終於有些明白,現在不是他任京堂的時候了。”

高瘦師爺笑著道:“那是當然,合省上下唯有東翁能一言九鼎,一名致仕部堂又哪裏能說得上話呢?前刑部侍郎洪朝選得罪了巡撫,還不是一句話就給殺了。”

趙參魯擺了擺手道:“不去理會他,你們二人寫信吩咐京裏的人多用點心,替本院好生打點。幾位大九卿,吏部兵部的官員的炭敬冰敬,以及三節兩壽的賀儀都必須按時送上門去,禮數必須周到,不可怠慢。”

兩位師爺一並稱是。

趙參魯轉過身來雙手按了按,不忘籠絡人心地道:“只要本院這一次能拜京卿,少不了你們兩位的好處。”

兩位師爺不有感激涕零地道:“我等願為東翁效犬馬之勞。”

趙參魯聞言大笑,捏須自得道:“前一段本院找人算命,說我還有十年官運,看來還不止是京卿。”

高瘦師爺湊趣道:“看來他日就要稱東翁一聲部堂大人了!”

聞言三人一並大笑。

就在這時候,下面有人來報,一名官員手持一封緊急公文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