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存問大臣(第2/3頁)

天子點了點頭道:“皇後真是孝順啊!這幾年替朕打理六宮,奉養聖慈太後,真是難為她了。”

說完天子用手指了指,張誠捧著餅給天子咬了一口。天子微微點頭道:“善!”

吃了一口後天子道:“這是皇後的一片心意,告訴喜姐,朕今日處理國事甚至是操勞,但晚上會在坤寧宮用膳。”

老太監大喜連連叩頭道:“老奴替皇後謝過皇上,謝過皇上。”

天子笑了笑,又伸手指了指,張誠連忙捧著餅奉上。

天子咬了一口細嚼了嚼道:“此餅甚為美味,你方才說此餅是何物所制?”

老太監陪笑道:“是糯米與番薯和成的……”

“蕃……番薯?”

老太監笑著道:“回稟陛下,是番薯。”

天子皺眉道:“朕吃過番薯,但此物沒有這等美味啊。”

老太監笑了道:“陛下有所不知,平日咱們宮裏炊好的番薯,而這餅內番薯是皇後娘娘別出心裁拿來磨成粉的,然後與糯米和面再放入豆沙……這番薯啊,不僅娘娘,慈寧宮那邊愛吃,後宮裏的嬪妃也是十分喜歡。”

天子隨即釋然,然後道:“原來如此,朕本不太喜歡番薯,沒料到磨成粉後還有這味道。”

頓了頓天子又道:“朕記得這番薯是林卿從海外進獻的吧,既是番邦之物,想必不便宜吧。”

陳矩,張誠聞言對視一眼。

老太監卻是笑著道:“陛下有所不知,這番薯一點不貴,平日也就是拿來作雜糧聊勝於無,本來不過賣不過幾十文錢一鬥,唯有宮裏有那麽多功夫,精工細作的也是圖個新鮮。”

“但不知何故,今年來京畿附近老百姓今年是越種越多,說來也是巧了,今年大旱什麽作物都收成不好,唯獨這番薯啊耐旱不用水,這等光景一畝地聽還能出十多石。眼下外面的老百姓都靠著這個東西活命呢!”

聽了這老太監的話,天子整個人呆立在原地。

“陛下?”

天子默然一陣然後道:“這番薯竟有這等奇效?”

老太監不敢再說,張誠道:“陛下,外面傳聞什麽都有,不必當真。”

天子突然擺了擺手道:“朕記得當年,是不是那個徐貞明說要在京畿附近屯田栽種番薯,苞谷的?”

張誠,陳矩二人垂下頭不敢答,天子這記性……只能說貴人多忘事了。

“朕問你們話呢?”

張誠,陳矩對視一眼仍是不敢直言,只能道:“回稟陛下,這徐貞明已是被罷了官!”

“哦?竟然有此事,若是番薯種植之事功敗垂成如何是好?這到底是何人彈劾所罷?又是何故所罷?”

陳矩輕咳了一聲。

那老太監知機告退。

陳矩當面道:“回稟陛下,臣不敢欺君,是陛下授意申先生的。”

天子聞言神色變幻了幾次,當即搖頭道:“朕記起來了,申先生這處事……朕當時不過說了幾句,並沒有罷其官的意思,他實是太較真了。”

說完天子重新坐下,取了一塊食盒裏的豆沙番薯餅放在手裏摩挲。

張誠當即道:“徐貞明之前開辦水田,京畿上下民怨沸騰,陛下不計前嫌,仍委以重任。他才有了屯田之事,但他卻不思報答君恩,恣意行事,這才罷了其官。”

“其實吏部也是早有先見,若是徐貞明真的居功至偉,那麽為何吏部報得是李三才得名字,而不是他的名字。而在票擬幾位內閣大學士沒有提到徐貞明一字,顯然也是如此以為的。”

申時行之所以壓下徐貞明功勞不表,是維護九五至尊的顏面。天子又怎麽會有錯的呢?錯的唯有大臣而已。

此事在場之人皆心照不宣而已。

天子得到解釋的理由,贊許地道:“張伴伴所言無不道理。你們取奏疏來!”

張誠遵旨當即從禦案上取過奏疏,陳矩奉上禦筆。天子將奏疏及票擬簡略讀了一遍,念了一遍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然後提筆寫了‘如擬’二字。

張誠,陳矩二人捧著疏筆退到一旁,但見天子問道:“林延潮現在在鄉作什麽?以他的性子不似閑居得慣的人吧。”

陳矩奏道:“陛下明鑒,林延潮辭官回鄉後一路周遊,據說現在已是打算在家開設書院,並教授學生。”

天子道:“還真打算在家講學不出了?”

陳矩道:“回稟陛下,聽聞林延潮是散盡家財,於家鄉促學,閑居之時還作了一篇文章,甚為轟動。”

天子失笑道:“哦?如何文章?不會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言吧!”

陳矩,張誠都是附和的笑了笑。

“臣命人呈給陛下。”陳矩回道。

片刻後陳矩將林延潮那篇文章給天子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