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不負少年時(第2/2頁)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將來天下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林延潮將這《少年中國說》化為自己的言語道了出來,當初梁啟超作此文時,中國先後經甲午之敗,庚子之變。日本上下蔑中國為老大帝國,意思是老態龍鐘的老人,而梁啟超撰文反擊,故而有了此文。

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之言,不僅膾炙人口,更催人奮進。梁啟超的文章確實可以當得上‘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的評價。

“……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說到這裏,滿堂學子已是無不熱淚盈眶,可以想象這篇文章在後世轟動程度,無數有志於革時救亡的年輕人,讀了此文後以少年中國之少年或新中國之少年自稱。

此文也使得有識之士意識到當注重當今少年的教育,再從少年的教育中注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培養。

說完之後,林延潮向眾學子們作揖,然後方與林烴一並離去。但學堂上的學子們卻是久久不能平靜,沉浸在林延潮方才那番話種。

當下就有幾人就方才的回憶,將林延潮所言抄錄了下來攥之成文,一段時間之後這篇文章就如此流傳開來。

而林烴與林延潮此刻正在走在書院之中,四面都是以往熟悉的景物。

林延潮先來到借廬齋前,這裏是山長林垠自縊的地方。

他死後書齋就被書院封存起來,面對於此林延潮唏噓很久了。

二人離開書齋後,林烴念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此言極好。你主張事功主張變法的文章,為師都已讀過了。本來有所擔憂,但今日又聽你言少年中國這番話其中有句,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這少年與這家國一樣都是要向將來看的,不敢變法,不敢破格就要成了暮氣沉沉,死水一潭。”

林延潮聞言大喜道:“學生多謝老師。”

林烴咳了幾聲然後道:“談不上謝字,為師已是老了,做事難免畏首畏尾,難有破舊革新,繼往開來之決心?所以朝堂上當是宗海你們這些年輕後輩大有主張之時。為師看來這變法的事是可以為一為的。”

林延潮此刻不知說什麽才好。

二人走了一段路,林烴領著林延潮到了書院的一處園圃前,指著道:“你看這都是我這些年栽種的。”

林延潮笑著道:“我記得老師當年喜歡栽種花草,今日怎麽改種起田來了?”

林烴搖頭道:“這是我種的番薯,我回鄉後俗事纏身,前一段才空出閑來要了一些就隨手在書院裏種,看看是否真的外面說得那麽好?”

林延潮聞言頓覺得胸口一堵,師恩如山啊。

林烴繼續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必須親自下田,不可假手於人。何況我也想知道都是五谷所出,同樣是春種秋收,這番薯畝產為何能如此多?而且還不用水,可以種在北方的旱田,南方的梯田裏。”

“說到底還是民以食為天,國家以農事為本。我總擔心你步子走不好,空談不能落為實績,但你能在農事上邁出這一步,足見你是有一番深思熟慮的。”

林延潮道:“學生哪裏有老師說得這麽好,北方是比南方缺水,但是北方也比南方冷,這番薯如何藏種過冬才是難題,幸好有徐禦史,他在京畿屯田多年,方才解決了這件事。”

林烴擡起頭看了林延潮一眼,滿懷欣慰地道:“甚好,甚好,今日一見你倒是處事內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