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林府(第3/4頁)

但林延潮即是這麽說了,誰會計較,難道還有人拿這話去申時行那對質不成,這也是花花轎子擡人的道理。

當即眾官員們開了話匣子言之滔滔不絕,而林延潮見天色將晚,如此大家奉承來奉承去還不知要多久下去。

林延潮當即道:“孟子有雲‘天下之本在於國,國之本在於家,家之本在於身’,林某自讀書受業以來,以修齊治平四字礪學。辭官之前,於朝堂上報答君恩,辭官之後,已是放下國事,只是祖籍閩地的一名普通百姓而已,千裏還鄉心中惦記的也唯有家人。”

“部堂大人所言極是。”眾官員們一並言道。

林延潮道:“林某少失怙恃,乃祖父養大,而今祖父年事已高,回鄉後又鄉人有言臥病在床,故而聞訊以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恨不能生了雙翼飛回家中,而今到了城下蒙撫台及諸位大人出迎,實不勝榮幸。但林某此刻唯有……”

說到這裏,林延潮有些哽咽。

聽了林延潮的話眾官員們都是表示恍然,心想原來如此。

趙參魯道:“部堂大人未三十而身居高位,多少士人羨慕這份功業,但以本院看來部堂大人此孝心才是我等士人當學之。”

宋應昌也是點點頭道:“誰道忠孝兩難全,為官當如部堂大人也。此情我等可以理解。”

費堯年昨日方去過林延潮家裏,當即笑著道:“部堂大人還請寬心就是。”

“多謝諸位大人了。”林延潮當即起身作別。

眾官員也是起身相送。

林延潮走出接官亭,雖不過片刻功夫,但百姓沒有散去。林延潮對著四周人群是一揖到地,然後停頓了許久,見這一幕眾官員們不由動容。

上轎後林延潮眼見天已是一點一點的暗了下來,明月也掛在了天邊,此刻上群鳥振翅疾飛也是到了歸巢的時候。

見了這一幕,林延潮不由心想,倦鳥方知歸巢,而闊別家鄉多年的遊子也是要到了回家的時候。

天色已晚,隨從們都是舉起了火燎,趙參魯等官員也是上轎回衙,望之是浩浩蕩蕩。

但見轎子當即城後,原本已十分熱鬧的西門大街左右站滿了百姓,林延潮坐在轎中,朝著百姓們微微招手。他這一刻他回鄉的消息,加上趙參魯有意宣揚,已是如生了翅膀般傳遍了省城,百姓們是奔走相告。

不少鋪面都是張燈結彩,甚至在林延潮轎子經過時,百姓們在小樓的窗邊用竹竿挑起爆竹高高放起。

嗶哩啪啦!

孩童們捂著耳朵躲避,場面可謂熱鬧至極。

省城的街道,隨轎子的隊伍經過可謂火光通明,林延潮隨目看去,但見官兵盡力維持著秩序,百姓們翹首張望,為人父者將兒女高高托舉著,或者墊著腳尖朝這裏看來,並招手歡呼,就算自己當年中解元時也是不如今日的風光。

林用已是坐到了林淺淺的轎子中,初時對省城處處挑剔,拿之與京城相較,城墻矮了,城門不夠寬闊,就是省城裏的房子也是建得歪歪扭扭的,比起京師而言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但林用隨即父親入城的一幕,也是瞠目結舌。他並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在鄉人眼底是這樣一個地位。

林用心底有些不能明白於是問起了林淺淺。

而林淺淺笑了笑,卻沒有回答。她坐在轎裏,甚是欣慰,夫君有今日的風光,是她從未想過的,當初她只想林延潮能中過秀才,成為她的公公一樣的讀書人足矣。

但是林延潮有了今日,她也從未想過站到台前分一些。她只喜歡安安靜靜站在後面,看著夫君,照顧好她們的孩兒就好了。從嫁給林延潮的那一天起,她就已經認定,她嫁得是林延潮這個人,而不是他解元,會元和狀元,甚至今日的禮部侍郎。所以她才經得起失落,也能經得起富貴,如此相依相持過了這麽多年。

現在面對眼前的喧鬧,晚風吹來,林淺淺帶著幸福而又平淡的笑容。

林府位於城東的登瀛坊,現在早已改名為三元坊。

坊巷中三座石坊豎立在那,向往來之人誇耀著牌坊主人家的榮耀。

林延潮下轎後,仰起頭看著三元牌坊,這一刻到了家門口前,他正要邁步,反而卻是生起了遲疑,躊躇不定。

林延潮的心情從未有如此的復雜,‘近鄉情而怯,不敢問來人’這句詩,他此刻反復咀嚼在心中,倍加覺得貼切。

林延潮定了定神理清了情緒後,方才從展明手裏接過火把,親自舉來高照前路,沿著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路走向家中。與方才長街的繁華相較,不知為何到了這裏卻是雞犬無聲,唯有穿過坊巷的小河發出一些流淌聲來。

林淺淺,林用也都是下了轎子跟著林延潮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