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人走茶涼(第2/2頁)

而神遊就是玩得很爽,精神升華,但仍困於形體,這形體也可以說身體,也可以理解為時間,空間,旅費。

最好的旅遊就是天遊,如同神仙一般,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甚至事先沒有任何目的,不作任何規劃,與天地同遊,神思而飛動。

林延潮點點頭心想才是旅遊達人啊。

次日,林延潮與徐火勃,徐光啟,謝肇淛,林歆,以及林淺淺說了自己的打算。

然後眾人就舍了驛路與王士性父子結伴同行,王士性回浙江臨海,正與林延潮同路。

因為林延潮身子還未痊愈,大家也不著急趕路,走走停停,休息的時間還比趕路的多。

一直到了山東地界後,林延潮的病好得差不多了,於是就開始旅程。

眾人先一並經濟寧,再去拜謁曲阜謁夫子廟,然後登泰山。

眾人登泰山由道士為向導,遍覽岱嶽之美,論語有雲,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林延潮登頂四望,但見白雲直掛天際,群峰盡失。白雲如海,山峰猶如海底若隱若現的礁石一般,望去令人心曠神怡。

下了泰山後,眾人轉到運河,走走行行之際,大家也不忘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初心,入山東以來沿途所見,百姓困頓,如此旱災下去不要幾個月就是饑荒了。面對此景,林延潮,王士性二人也不由憂心。

令林延潮沒有料到的,他半途上遇到了徐貞明。

當時林延潮一行本要去聊城運河碼頭雇船,這時候幾艘船從北方南下也停靠在運河碼頭上。

還是徐貞明眼尖一眼認出了林延潮,當即跳下船來。

林延潮看見徐貞明時大吃一驚道:“孺東兄,你怎麽在這裏?你不是在京畿附近屯田嗎?”

徐貞明看見林延潮雙眼噙滿淚水,當即握住林延潮的雙手,然後長嘆一聲道:“不意在這裏遇到部堂大人,其實我已被朝廷二度罷官,眼下已是草民一個。”

林延潮道:“為何如此?我走之前不是好好的。”

徐貞明此刻已是落下淚來,舉袖拭後道:“也是怪我,只朝廷要人要錢沒有政績,又兼之陛下本就對我心存芥蒂,故而這一次下旨,言我多年來屯田無功,被勒令致仕還鄉。”

林延潮道:“那麽屯田的事怎麽辦?”

徐貞明搖了搖頭,林延潮不由道:“都怪我,我為了一己之私,任性的辭官而去,倒是沒有顧慮到孺東兄的屯田之事。”

林延潮心想,為什麽番薯,玉米推廣之事,一直有波折,眼下眼見成功,徐貞明卻被罷官,到時候被人摘桃子了怎麽辦?

徐貞明道:“部堂大人,幫我到這裏已是不易了,徐某對部堂大人只有感激之心。”

林延潮伸手按了按道:“無妨,你先隨我一起,先上船再說。”

林延潮,王士性雇了兩艘船,他們的船與徐貞明的坐船一起停靠的碼頭上。

當夜林延潮就在運河的船上思量,他心知朝廷政令已下,這時候找申時行挽回一點用都沒有。就算政令沒下,申時行明知徐貞明是自己保的人還將他罷官,也一定有他的緣由。

但不說多年師生,就憑著這一次他替申時行保下十幾名大臣的仕途如此功勞,申時行也是必須要補償自己的。

於是林延潮在船上寫信給申時行,改讓自己的同年監察禦史楊鎬改任屯田禦史。

為什麽要推舉楊鎬,因為他本身就是監察禦史,不用改調。而且為官近十年,資歷足夠,屯田的重任,朝廷絕對不會交給一個嘴上沒毛的年輕官員來辦的。

林延潮寫了信,當即動用了自己官印,連夜用驛馬三百裏加急送至京師。但過了數日,林延潮得知消息屯田禦史任命已下,並非是自己這一系的官員。

申時行倒是寫信來安慰了自己,說屯田之事已擇可靠官員來辦,讓自己不要擔心,還詢問自己身體如何,返鄉看望家人後,就回來做官吧,對於這份信林延潮直接揉了丟運河裏去了。

什麽是人走茶涼,林延潮算是有些體會到了。

現在倒好,林延潮,徐貞明,王士性三個致仕官員,大家同在一條船上,都可以一起打鬥地主了。

既是屯田之事無法左右,於是三人一並結伴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