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初見(第2/4頁)

申時行可以頂皇帝,甚至拿辭職要挾,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如此就是失了分寸。

這時候林延潮朝跪在地上的孫隆,悄悄拿腳踢了他的靴子。

孫隆本是跪伏在地,被林延潮這一踢身子一顫,當即道:“啟稟陛下,奴才這裏有張鯨罪狀稟上!”

天子看向孫隆,龍目一厲道:“為何方才不說?”

孫隆咬牙道:“奴才懼怕張鯨,方才不敢說。”

天子神色一寒道:“道來。”

孫隆當下道:“其實張鯨知道河間知府沈重貪墨賑災銀來向他行賄之事,他還與沈重說反正賑災銀也是皇上從內庫給的,為此皇帝還命內承運庫停了修園子的錢,咱們作為奴才的,怎麽能看皇上遮風受雨的,這園子咱家還是要給皇上修起來,這也是你們這些文臣對於皇上的孝敬之心,至於災民有戶部的糧食就夠了,銀子又不能吃,拿了也沒用。”

孫隆說了此事後,又舉了其他幾件事,件件都是張鯨在外收錢,然後卻打著皇帝的旗號。

還有什麽比心腹背叛更要命的一擊呢?

此事一出,林延潮心底明白,這一刻張鯨算是涼涼了。

“將張鯨帶下去!”天子終於下了旨。

孫隆不由額上冒汗,露出滿臉驚駭之色。林延潮知道孫隆的心思,他是想如果張鯨這都不倒,自己就慘了。

但是林延潮卻是沒有這個擔心,同樣看去申時行,許國,王錫爵三人也是篤定。

兩名內侍從外上前要拉張鯨,但見張鯨卻突然道了一句:“咱家自己會走!”

說到這裏,但見張鯨重新向天子磕了三個頭,然後正色道:“咱家拜別皇上!”

林延潮看見天子的眼角微微一跳,隨即又合上眼睛。最後張鯨站起身,看也不看申時行,林延潮一眼,大步走了下去,最後他還是給自己留了顏面。

這時候許國奏道:“啟稟陛下,張鯨之事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在於陛下不朝百官,以至於內外隔絕,也在於東宮未立,故而人心惶惶,此二事懇請陛下鑒之。”

王錫爵也是奏道:“臣附議!”

天子擺了擺手道:“此事朕已經知道了。”

這時候申時行道:“陛下,此二事不決,如雒於仁這樣的上疏恐怕還會有。”

天子道:“小臣放肆,以正為邪,以邪為正,以後要煩請先生多替朕主張。”

天子再次厚著臉皮提讓申時行回閣之事。

申時行道:“臣等因鑒前人覆轍,一切朝政之事,上則稟皇上之獨斷,下則付外廷之公論,所以不敢擅自主張。”

眾所周知,這前人指的是張居正。

天子想了想道:“朕就是心,先生等人就是股肱,心非股肱安能運動?朕既委任先生處置國事,有何畏避?先生們還是要替朕主張,任勞任怨,不要推諉。”

天子這麽說,即是退讓了。

申時行當即跪下叩頭道:“蒙皇上以股肱腹心優待臣等,犬馬猶知報主,況臣等受皇上高厚之恩,敢不盡心圖報?任勞任怨四字,臣當書之座右,朝夕服膺。”

申時行開口了,王錫爵也是如此謝之,當下天子滿意地點點頭。

這個局面算是皆大歡喜,內閣罷工的事解決了,同時天子也是答允更多的放權給內閣。

林延潮由衷佩服,換了常人沒有申時行這樣棉中有實的脾氣,要麽早就和皇帝吵了起來,大家一拍兩散,要麽就是被皇帝欺負得死死的。

申時行答允天子要求重回內閣後第一句話就是:“臣啟皇上,冊立東宮,系宗社大計。伏望皇上早賜裁定。”

林延潮看天子的表情也是很精彩,碰到申時行這水磨功夫,皇帝也是沒有辦法啊。

天子想了半天,才道:“朕知道了。但是皇後沒有嫡子,長幼自有定序,鄭妃亦再三陳請,請朕立皇元子,恐外面大臣有疑。可是朕轉念一想,長子猶弱,朕欲待其健壯使出就外,方才放心。”

申時行又道:“皇上聖明,皇長子年已八歲,蒙養豫教。正在今日,宜令出閣讀書。”

林延潮知道這又回到老套路了,大臣請天子,冊立東宮。天子說不行,不行,皇後還沒生,等皇後生了再說。

大臣再請冊立東宮,天子說不行,不行,皇太子年紀太少。

大臣說皇元子都八歲了,不小了,就算不冊立為太子,也該讓他出閣讀書了。

眾所周知,皇子出閣讀書,必定要選定翰林為老師,由詹事府負責,等於說從此以後皇子也是有班底了,那時候天子要改立太子,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詹事府裏的太子老師。

那時候改立太子,成本就太大了。

天子不是傻瓜,這件事早議論好幾次了,當即天子道:“人資性不同,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也。要生來自然聰明,安能一一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