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最後一步(第3/3頁)

“望齡去浙江前,曾拿這句話問我,我只能說吾學沒有上達的功夫,只在下學之中,因為‘下學是可以用功,可以說出來,上達卻說不出,不能用功’。”

“此言好比孔子對學生說,你要了解我的主張去看論語吧。王陽明對學生說,你要了解我的主張去看傳習錄吧。所以邵康節面對小程只能說,他的功夫學問都到此為止,然而並沒什麽主張,不是他不講,而是真的講不出來。”

“上達之學,一日沒有落於文字,我即不能跨出這最後一步!”

孫承宗,郭正域正要說話,但隨即又停止。

林學的精髓在哪裏?

如‘事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實踐出真知’,‘讀百家書,成一家言’,‘王霸並用’,‘義利合一’。

他們都覺得哪一句話都可以概括,但用了哪一句,又覺得將其他的話丟去了十分可惜。

真正從子貢,荀子開創傳承下來的事功學派這一系裏,最後的主張在哪裏?一在哪裏?

沒有一,其他都是體用而已。

郭正域,孫承宗齊道:“老師終有一日可以悟此,成為聖賢!”

林延潮隨即又笑道:“難矣,不過悟不破也無妨,因為理學也沒有,所以眼前還是著重於廟堂之爭上,誰為國策?”

孫承宗,郭正域二人點點頭。

這時候郭正域問道:“老師,眼下事功之學已有不少讀書人擁護,那麽下一步該如何辦?”

郭正域說完,孫承宗即道:“恩師,下一步則在廟堂上施加影響,不如嘗試於荀子配享聖廟之事!”

配享孔廟是儒者一生的榮耀。

配享孔廟,一共是四聖十二哲,還有東西兩廡祭祀的百多位先儒先賢。

四聖是顏子,曾子,子思,孟子。

而子貢,子夏位列十二哲之中,唯獨是荀子,這位與孟子齊名的大儒,卻連從祀,位列東西兩廡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也不是沒有,而是在嘉靖七年時被撤掉了。

這等於直接被開除出儒家的門籍了。

沒錯,荀子是教出了李斯,韓非子兩位法家門徒,主持性惡論與孟子相反,但他的學問卻是儒家一派,其學也是儒家一支。

就算荀子不能抵四聖十二哲的地位,但也不會連從祀資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