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莫欺少年窮(第2/3頁)

陸賀聞言大喜當下道:“陸某替百姓謝過老先生大恩大德。”

林延潮點點頭。

至於陸賀立即送上的厚禮,作為之前的道歉。林延潮挑了些不貴重的禮品收下,其余都退回去了。

真定放賑後,知府尹應元知道是林延潮出面救了一府百姓的性命。

當尹應元帶著合府鄉紳去山莊感謝林延潮的救命之恩時,才知道林延潮已是悄然離開了真定。

林延潮確實再度推掉了任命,然後悄悄的回京了。

在辭疏裏,林延潮說自己才疏學淺,不敢擔當此重任。

奏章經過六科廊傳抄後,百官都知道了。

對於東宮輔臣,官員們都很慎重。

明太祖朱元璋就說過,廷臣與東宮官屬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生奸謀,離間骨肉,其禍非細。若江充之事,可為明鑒。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東宮贊輔之職,父子一體,君臣一心,庶幾無相構患。

這話的意思,就是擔心江充陷害漢武帝太子的事重演。所以東宮輔臣,不能由廷臣兼領,所謂廷臣就是九卿。

皇帝與皇太子之間,很容易產生一個二元化的政治體系。

縱觀歷朝歷代,皇太子在位久了,都沒有什麽好事。

所以出任東宮輔臣是一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事情,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在朝的皇帝能夠在位多久。

對於林延潮而言,當然知道歷史上萬歷皇帝在朝多久,但問題是除了他以外,滿朝文武,包括申時行,張鯨在內心底都沒個數。

林延潮上表推辭,當然是真心。

但百官都以為他這是謹慎,太子的顧命之臣誰不願意擔任,但是這與天子關系如何相處,又是一個難題。天子對林延潮有知遇之恩,故而林延潮推去太子師傅的職責,反而被認為是對當今天子的忠心。

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對於官員們的反應,林延潮心底有數,不論如何,自己都不會說破,這次回京先把逼裝了再說了。

就在眾官員都在猜測林延潮心底到底是打得什麽算盤的時候。

大理寺副劉贏已是後悔了。

他一直不理解的是,為什麽張鯨信誓旦旦的與他說,林延潮已是完蛋了,申時行已是拋棄了他,為什麽林延潮反而能升任少詹事。

官員任命有的是經會推,部推,閣推。

如翰林院,詹事府的官職,就是經閣推,也就是內閣舉薦的。

所以少詹事的任命是申時行上報給天子,而天子報聞。

若申時行真的與張鯨妥協,放棄了林延潮,怎麽可能推他任少詹事。

劉贏發現自己實在是錯的離譜。

這日劉贏在刑部大堂門口徘徊良久,終於等到於玉立走出刑部。

劉贏立即走了幾步上前道:“於兄!”

“季時兄,你怎麽在這裏。”於玉立看了劉贏一眼,有些驚訝但隨即也是釋然。

刑部與大理寺都是三法司,大理寺的官員到刑部公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於玉立雖覺得二人已是道不同,但畢竟是同鄉,還有舊情在:“季時是來刑部公幹嗎?有什麽事愚兄可以幫得上。”

劉贏輕咳了一聲道:“並非公幹,有私事相求。”

於玉立有些明白了問道:“私事?”

劉贏笑了笑道:“當初之事小弟覺得自己還是太草率了,經過這幾日的思量,小弟覺得是沖動了,我就想問一下,林大人那邊是否還有要我效力的地方,在大理寺這一塊地裏,小弟還是能略盡綿薄之力的。”

於玉立一愕然後道:“這……這恐怕你要與方翰林,林給事商量一二,讓他們給林大人那邊求情。”

劉贏其實也想,但這幾日遇見了方從哲,林材時,他們都拿自己當空氣,連個招呼都不打,所以他最後還是回來求於玉立。

他道:“我與他們不熟,還是懇請於兄念在同鄉的份上再幫小弟一次。”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於玉立嘆道:“對不住,此事愚兄恐怕幫不上了,當初你退出時說的話,大家都已是聽見了,覆水難收,說話也是如此,當初為何不三思而後行。”

“你以為林大人失勢,故而棄之,現在他升為儲端,你再回來,是否太勢利了?不能同患難又何談富貴。我聽聞你已經攀上了張鯨這高枝,那就不要再改換門庭了,至於大理寺這邊……”

於玉立想說,已有比你更位高權重的官員加入了,現在已是看不上你了。

但於玉立還是沒說出來,大家還是好聚好散吧。

說完於玉立向劉贏一揖,大步離去。

至於劉贏則是遠遠看著於玉立的身影。

問他悔恨嗎?

當然如此,只是正應了那句話覆水難收。

劉贏面容扭曲起來,然後冷聲道:“莫欺少年窮!大家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