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衡文(第2/4頁)

林延潮聞此也並不意外,當年在書院時,自己與葉向高同寢室,就沒見到他如何與同寢室的人交好,只是見他一人獨來獨往,默然讀書。

當時林延潮以為人家自負是學霸,十分清高,看不上爾等學渣,故而不與同他們交往。

但後來才知道是葉向高默默獨行的風格,除了讀書以外,世上其他之事仿佛都不能令他動心。

後來幾件事上葉向高倒是站出來仗義執言,卻令林延潮有所改觀,知道對方外冷內熱,心底有正氣。書院期間二人連續同榜,出了書院後二人又是同考。

林延潮與葉向高才慢慢相熟起來,按照現在的話來講葉向高是一個很慢熱的人啊。

認可友誼後,葉向高也是一位很不錯的朋友。

現在林延潮驟為重臣,葉向高沒有太親近也是有避嫌的意思吧。

林延潮見了葉向高,當下道:“進卿請坐。”

“謝總裁。”

林延潮面色凝重當下道:“進卿,你我多年相交,我也就不繞彎子了,眼下我有一件疑難事想要你幫我。”

葉向高聽了猶豫片刻,然後認真地道:“總裁盡管吩咐。”

林延潮點點頭問道:“進卿可知道這幾日考房裏有什麽風言風語嗎?”

葉向高目光一凜:“不知總裁所指是如何的風言風語?”

林延潮道:“是關於鬻卷!”

葉向高頓時明白了林延潮找他用意,他於是道:“但凡考前考房中總有一些通關節傳聞,但大部分都是子虛烏有,不盡實的話,我等考官不會放在心上。”

林延潮道:“正當如此,進卿把你知道的與我說說。”

葉向高當下舉了幾件事說了,林延潮不動聲色,但心底卻是搖頭,這幾件事都對不上。這些事就如同現在的娛樂八卦一樣,很多事是說是放出的煙霧,混淆視聽的。

葉向高說了幾件,然後想起道:“對了,我前日倒是聽手下一名閱卷官當笑話說了一事,他有人與考官通關節,在四書題第二題中以四個一字破題,並在破題後注以一個墨圈一百兩銀子,以酬考官。”

林延潮聽到這裏心道,這才對,這消息與張鯨給自己的一致,既是混淆視聽,那麽必然就是十假一真,或者是數假一真。

真消息湮沒在假消息中,唯有真正明白內幕的人,知道哪一條是真消息。

否則十九房十九名同考官,加上三十八名閱卷官,張鯨再有手段,也不可能這麽多人一一打招呼過去。

一個圈一百兩銀子,好生意啊。

閱卷官,同考官各拿一份,林延潮這副主考再拿全部,張鯨真是夠兄弟,這樣的生意都拿來關照自己。

林延潮點點頭對葉向高道:“進卿幫了我大忙了,你替我再留意一二,有什麽事立即來告知。另外若是有機會,你幫我探探趙庶子的口風,看看他是否知曉。”

葉向高稱是後離開。

第三日會試第一場考畢。

眾考官們都是松了一口氣,這最關鍵的第一場,沒有出現什麽意外。

既沒有走水也沒有下雨,考生也沒有病死幾個,總算是平平安安過了這最難的一關。

而考試後的第一場卷子,當下被受卷官收走後,第一步先交謄錄所謄錄。

謄錄生將考生親手書寫的墨卷用朱筆抄錄一遍,這抄錄後的卷子稱為朱卷。

然後這墨卷朱卷送到對讀所,讓對讀生將墨卷朱卷對讀一遍,保證謄錄官沒有寫錯。

每一張卷子謄錄生,對讀生都要在卷子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對卷子負責。

此外朱卷根據考生籍貫分南中北三卷以及所考五經。

最後朱卷墨卷交給外收掌官,外收掌官留下墨卷,然後將朱卷通過至公堂將卷子遞給簾內的內收掌官。

內收掌官再送至提調所,提調官根據五經房,將本經是春秋的考生,分至春秋房,尚書至尚書房。

這個流程可謂是層層負責,每名外簾官都要當著幹系,目的就是要切斷同考官,主考官與考生的聯系。

讓考官們無法從字跡,卷上標記,以及考官與考生直接受卷的辦法,察知考生的任何信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方法總是有的,比如張鯨與林延潮通關節就是如此。

考官與考生在卷子的重要題幹約定字眼,比如考生寫下“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樣沒來由的話,考官也會認出。

這樣的字眼不是一處,而是最少兩處。

方才葉向高所說的第二題破題用四個一字的只是一處,此外張鯨與林延潮還約定了另兩處。

至於墨卷就是古人劃分段落的符號。

就是一個小圈,放在文章段落連接的地方。考生可以寫,也可以另起一行不寫,總之要畫幾個圈隨你。但是若是你寫了幾個圈子,事後賴賬,那麽考官是不會放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