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6章 殿上授官(第2/3頁)

“譬如在座諸卿,沒有哪個不認為自己乃賢臣。但自朕親政以來,一直崇賢貶奸,不少官員貶謫,罷官,甚至抄家。這些奸臣貪官在位時,哪個人,當朝諸公不以為賢良。但為何東窗事發後,縱觀其所作所為,眾人都揭其禍國殃民之舉。但為何當時卻無一人察覺之?”

“朕百思不得其解,朝廷用官,何時能脫開用時則賢,不用則不賢?”

殿上眾官員聽天子之言都是道:“陛下聖明。”

天子道:“朝廷選官,以考滿察典並用,察典為重,察典分京察外察,又以外察最重,使貪官奸臣不久任,清臣能臣得察舉以升遷。太祖當年設朝覲考察之用意就在如此,觀官員賢否而去留之。”

說到這裏天子看向林延潮道:“林卿,朕聽說你方才與鄧卿在席上爭執?”

林延潮立即道:“臣殿外失儀,懇請陛下責罰。”

天子道:“朕並非怪你。其中情由朕略知一二,近來朝堂上彈劾你的奏章不少,鄧卿也是其中之一,鄧卿是否因為此事與林卿爭議?”

鄧煉聽天子點名行禮道:“確實如此,是臣失儀。”

天子看在眼底,然後又道:“除了鄧卿,同時也有一些官員保你,譬如在座的潘卿家,臧卿家,付卿家,甚至吏部還考舉你為天下州府官員中的第一。”

天子點了潘季馴,臧惟一,付知遠三人,三人也是垂頭表示恭敬。

天子目光回到了林延潮身上問道:“一面有官員參你,一面有官員保你,你自己如何想的,自以為賢否?說給朕,以及在座的諸位臣工聽聽。”

天子說完,在座眾官員都齊然側身四十五度,看向了殿門處的林延潮,聽聽他是如何說的。

眾目所視之下,林延潮覺得身上有股重壓,殿裏不知何處吹來一陣風,將他官袍下擺吹得微微卷起。

這一刻林延潮深切感受到,這恐怕就是事功的苦衷。

自己為官以來一直堅定,可謂一直劈難而進,沒有半點後退之心,就是當初貶官至歸德時,仕途落到最低的時候,也不曾半點灰心。

但眼下自己在歸德三年回京之後,禦史們於自己政績絲毫不見,反而上疏攻訐不斷,難道事功一定離不開被人罵嗎?

朝中議論紛紛,這些都罷了,最關鍵是天子見疑。

當時殿前召對,自己想要作一番事業之心,卻遭到天子的猜忌,被晾在京裏三個月。

方才鄧煉殿前奚落,雖被自己懟回去,但心底怎能沒有波動。

而今日殿上天子又如此質問。

林延潮有些灰心失望當下心想,既是天子不信任我,我就外放為官,也能作一番事情,造福一方百姓,比留在京裏君臣相疑好多了。

如此我也懶得保你什麽大明江山,無事一身輕!

但念到這裏,林延潮突然又想起張居正,海瑞,林烴,山長,林誠義。

他們的叮囑,托付猶在耳邊。

他們用身體力行或是耳提面令告訴自己,如何當一名真正的官員。

穿越前,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穿越後,從發蒙讀書到科舉及第,釋褐為官,一條長長的線,貫穿起來。

想到這裏,猶如涼水潑面,心底生寒,卻令人一靜。

林延潮擡起頭,面上平靜地答道:“回稟陛下,臣只知道辦好陛下交待的差事即可,至於他人議論如何,不是臣能引導的。臣由著他們。”

林延潮這殿前奏對,可以視作中規中矩,不卑不亢的回答。

天子聞言卻笑了笑,他站起身來,負手於殿前踱步道:“林卿,朕記得你當初不是如此說的。他曾與朕說,為善者無近名,為惡者無近刑,你在歸德的所作所為,你不能自稱,將來當由百姓替你答之。”

“今日察典,朕正好想起這話,大臣到底賢不賢?忠不忠?誰能說的算?禦史們說的算乎,吏部說的算乎,唯有老百姓方能說的算。”

說到這裏,天子頓了頓指著一旁站著的何潤遙道:“林卿在你上殿前,朕召何卿前來,授他歸德府知府之職,他當殿辭了不敢領,並向朕獻上這……這歸德百姓送上的萬民傘!”

說完張鯨即從殿中捧出了這萬民傘。林延潮不由看了何潤遙一眼。

“諸卿也看到了,這萬民傘是歸德三十萬百姓托上京的何卿給朕的。”

“朕十分奇怪,於是問何卿這萬民傘不是都贈給官員的嗎?為何今天給朕。何卿答說,幾個月前林知府離任匆匆,連百姓相送都不肯,這萬民傘即便送了他也未必肯要,故而他們只好托何卿親自送給朕。老百姓們說,感激朕,朕給了他們派一位好官清官,一位青天!”

“張鯨,拿給諸位臣工好好看一看。”

於是張鯨舉著萬民傘給殿上眾大臣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