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4章 質疑(第2/2頁)

宮門前十幾余頭大象組成了象鼻橋,赴宴官員們從橋下而過,一路不免談及西南邊事,以及緬王進獻的這幾頭大象。

魏允貞與李三才二人一路走過象鼻橋。

李三才為人四海,交遊滿天下,一路之上不少官員都是向他抱拳作揖。

李三才豪爽地笑著,向眾人回禮。

李三才之前任戶部雲南司郎中,後被貶為東昌府推官。

魏允貞也是一般境遇,被貶至許州判官。

現在二人在吏部保舉上,名列第二第三,這一次重回京師,顯然是要東山再起的。

當時魏允貞上疏批評首輔張四維,閣臣申時行徇私,在科舉考試裏公然將自己兒子錄取。

而且反對內閣對吏部,兵部的人事權指手畫腳。

張四維被氣的是辭官求去,天子為了挽留張四維,將魏允貞貶官,李三才不服,上疏相求,然後李三才也被天子貶官。

二人膽敢上疏攻訐如日中天的內閣,這魏允貞還是張四維的門生。於是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欽佩,為清議所推崇。

所以這二人這一次回到京師,不少官員們都是爭相結識。

特別是李三才,他是三輔王錫爵的得意門生,而天子對王錫爵的器重,甚至還在申時行之上。

而李三才在與內閣的對抗中,又是表現出色,所以他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政治新星。

李三才,魏允貞在建極殿外宴席裏入座。

這宴席位置,頗為靠近建極殿,僅次於殿內的上席。

與李三才,魏允貞同坐的還有數名官員,還有一人則是沐王府世子沐睿。

說來沐睿坐在殿外,有些大失身份。

作為國公的世子,他這一次本應該坐在殿內,與總督,巡撫,布政使同席才是。但是沐睿坐在殿外,顯然是天子故意冷落這位世子。

沐睿也知道這一次沐王府事鬧的不小,引起了文官群起攻之,天子落他面子也是可以理解。

但沐睿畢竟是國公世子,心底那股窩火實在無處可去。

同席眾人相互通名,沐睿實在沒什麽好臉色,隨意說了幾句。

至於文官們知道沐睿是沐王府的世子,也是沒什麽太多反應。

坐在這席上的哪個不是有背景的官員,而沐家雖然是國公,但勢力僅限於雲南,而且沐家這一次事做的實在是不厚道。

文官與勛戚兩個體系,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是。

這時席間的山東參政開口道:“同席差不多都到了,對了,還缺一人,可知是哪位大人?”

眾官員都搖頭表示不知。

這位山東參政當下叫來了安排席位的光祿寺官員,他稟告道:“是,前歸德府知府林大人。”

聽到林延潮三個字,眾官員都哦了一聲,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

一名官員問道:“聽聞林大人之前與魏兄,李兄一並上了吏部薦單,並賜傳驛進京,比我等都是先到了,但為何還沒聽說授官?”

眾官員有的知道內情,有的不知道內情,大家沒說什麽。

同席一名禦史笑著道:“這位仁兄有所不知,之前林三元臨大水而不顧,棄治下百姓上京,此事已被禦史台的諸位同僚彈劾,恐怕現在是自身難保吧。”

有的官員道:“有此事?據我所知,林大人愛民如子,人稱青天,不至於做出此事來吧。”

沐睿笑著道:“確實有此,這位仁兄不知哪裏道聽途說來林三元愛民如子,還是眼見為實的好,我上京時,就看見路上林三元持天子的恩寵,一路招搖上京,橫行無忌呢!”

這官員聞言拂然道:“沐侯爺,話不要亂說啊,特別在老道長當前談論一名朝廷重臣。”

沐睿笑著道:“本侯說的絕無虛言,就是在天子面前也是一樣。”

在場的禦史神秘地笑了笑,很顯然此事已是計入了他心底的小本本上。

方才那位起話頭的山東參政打圓場道:“我這一次從山東來,剛見大水退去,那麽這一次朝覲後朝廷也是要論功行賞,有錯當罰。”

“若林三元真有虧百姓,那麽朝廷肯定會追究前事,大家要相信朝廷會有一個公道的,咱們為官之人說話還是謹慎。”

說完這名參政看了沐睿一眼。

這時李三才道:“余大參所言極是,這一次所幸沿河州府都安然無恙,料想朝廷是不會追究。”

禦史冷笑道:“未必,聽聞林三元善於治水,吏部誇得他如何如何,修堤費了不少錢如此,但也未真正見一個成效來。倒是其他州府也沒見如何修堤,照樣無事,那麽我倒要問一句,林三元修堤的錢花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