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9章 申時行的帖子(第2/4頁)

林延潮朝南面拱手道:“沐王爺世代為朝廷鎮守雲南,天下讀書人無人不敬佩他的忠義,你若是沐王府的人,不要丟了沐王爺的臉面。”

那官員臉色一變道:“你什麽來路?敢教訓本……本官。哼,我也不問你,就不信你不亮身份能過得了河。”

林延潮笑了笑對陳濟川道:“拿帖子來。”

陳濟川稱是一聲,遞來一封帖子。

林延潮將帖子放在官吏的手中道:“拿著這封帖子找你們徐州的江知府,讓他給我們排明日過河。”

那官吏一看帖子,整個人幾乎立即跪到地上去了,當下顫栗道:“是。”

於是林延潮帶著一行人離去。

而那雲南銀船的官員冷哼一聲心道,還不是照樣讓我知道你的底細了。

對方走到官吏面前問道:“這位大人到底是什麽來路?”

那官吏微微猶豫,見對方板起臉來,也不敢得罪只能低聲道:“這帖子是當今首輔申閣老的。”

“什麽?”這官員色變心道,才想此人如此威風,原來是當今宰相的什麽人。

能拿著他的名帖,定然是關系非淺。

卻說來到徐州這樣南來北往的大城市,林淺淺便想去買些胭脂水粉。

於是林延潮讓展明,奶媽抱著小延潮回驛站休息,自己陪同林淺淺逛了一陣。林淺淺買了些東西後,即回驛站歇息。

林延潮與弟子們則是去飯莊吃飯。

這飯莊裏有不少讀書人出入,林延潮不欲與士子們相見,否則必遭來圍追堵截,所以也就要了一清靜的雅間,避人耳目。

這一次林延潮上京就帶了陶望齡,袁可立。

陶望齡因父親,伯父都是朝中大臣,所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順天府鄉試的資格。

至於袁可立,林延潮打算薦他入國子監讀書,待三年後再參加順天鄉試。監生雖說也可以參加會試,但監生會試中試太難了,所以鄉試,會試都考才是最保險的。

至於其他弟子,林延潮就留他們在本地讀書,準備鄉試。

此外還有左出穎,左光鬥父子。左出穎因謀劃歸德府治水有功,所以一並上京,林延潮準備替左出穎在工部謀一個差事,讓他治水的專才有用武之地。

雅間的用飯之處可以遠遠地眺望浮橋,浮橋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去,百姓們正為生計奔波。

房間裏眾人協助林延潮治理的歸德府已是大功告成,大家隨著林延潮進京並坐此閑聊,有等偷的浮生半日閑之感。眾人就著滿座酒菜小酌幾杯,談及在歸德時種種,絕對是人生難得快意之事。

就在這時方才出門更衣的陶望齡攜著數人入內笑著對林延潮道:“老師,你看誰來了?”

林延潮轉頭看去不是別人,陶望齡身後站著袁家三兄弟,以及一名士子。

林延潮在歸德時,袁家三兄弟時常來拜訪,三人與孫承宗,袁可立,陶望齡都是相善。

現在幾人在此乍逢,都是大喜。

大家問了幾句話後,才知道河南左布政使龔大器因覺得年紀老邁,身體不適,已是向朝廷請求致仕。

而袁家三兄弟也不能再在開封住著,正好袁宗道要赴京師參加明年的會試,所以三兄弟一並北行,前往京師。

袁宗道是赴考,而他的兩兄弟則是見識一下京師的風物。

至於這名同來士子,一直站在屋角不說話,待袁家三兄弟要介紹時,林延潮笑著道:“這位莫非是晉江的楊孝廉?”

這名士子一愕,然後又有幾分高興,又有幾分慚愧地道:“不意學功先生竟識得學生。”

林延潮笑著道:“怎麽不記得,當年我與國徵年兄同領鄉書,年兄常在我面前稱贊楊孝廉的才華。我聞知楊先練才名,嘆息沒有同榜之幸。楊孝廉三年後得中鄉試,與進卿同榜,我聽說後實在是替你高興。”

這士子名叫楊道賓,晉江人,當年與林延潮,劉廷蘭一起參加萬歷四年的鄉試。

那一榜林延潮中了解元,劉廷蘭等幾位好友也考取了舉人,唯獨楊道賓落榜。三年後楊道賓又中了舉人,與葉向高同榜。

劉廷蘭與林延潮是鄉試,會試同年,又是同鄉,而且一並在京為官,二人常有交往。劉廷蘭多次在林延潮面前提及楊道賓的才學。後來葉向高進京與林延潮同考,也提過楊道賓幾次,對他的才學也是稱贊。

至於林延潮與楊道賓雖沒有同榜,但憑著他過目不忘的本事,記得當年鄉試與劉廷蘭交好的士子中有這麽一個人,現在二人相逢,林延潮一下子就將人對上了號。

對於楊道賓而言,林延潮這時已名滿天下,讀書人口中的文宗。楊道賓中了舉人後,也放下當初與林延潮同考落榜的失意,反而感嘆當初那個十五歲鄉試第一的林解元,在弱冠之年又成了林三元。